第17部分(第1/4 頁)
是人工智慧麼,或者說它們就一定沒有思維能力麼?”
因蒂克斯一邊說,一邊撿了根樹枝在地上畫著,天隱扛著第12包泥經過的時候掃了一眼,發現是一個樹形示意圖。
“既然測試者本身是平均水準,那就意味著他很有可能不會理解高水準的人的邏輯,就像世界上沒有多少人能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但是你不能說愛因斯坦不具有智慧,所以第二類agi和可能會出現的asi很有可能根本無法透過圖靈測試,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思考方式不能被人所理解。”
說到這裡,因蒂克斯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好像曾經親身經歷過一般,而後在地上的樹形圖上畫了個圈,轉向了另一個分支,“其次,圖靈測試的內容是極其多變且複雜的,而且很多問題完全沒有令人信服的評判標準,比如,我和希露德同時掉海里了,親愛的首領,你會救誰?”
這也叫問題?肯定是救希露德嘛!不過看因蒂克斯雙眼裡都充滿了期待,天隱覺得有些話還是不說得好,而且,天隱腦中突然冒出一個很奇怪的想法,“如果我不會游泳,相救也救不了……”
啪!因蒂克斯用樹枝狠狠地在地上抽了一下,“就是這個!我就是這個意思!或許測試者原本的意思,是想看看被測試物件在面對此類問題的時候會做出怎樣的道德判斷,然而他忽略了一點,就是很多看似是道德方面的問題,其實是可以用理性進行解答的。”
“根據休謨的觀點,理性從本質上來看是無能的,其唯一的目的就是對觀念進行比較,它無法區分行動中的善與惡;道德判斷雖然可以區分行動的善惡,但是卻不是基於某種確定的觀念,而是建立在印象的基礎上,換言之,這是一種因人而異的‘感覺’。”
“也就是說,提出道德問題的測試者,很大程度上是希望知道被測試物件是不是擁有‘感覺’,而不是真的想知道該物件究竟抱持何種觀念。當測試人得到的是用理性判斷出的答案時,比如你剛剛說的‘不會游泳,沒法救人’,他們就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負面的主觀傾向,這種傾向,往往會令被測試物件無法透過測試。”
到這裡天隱還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點了點頭,示意因蒂克斯繼續。
“這就是圖靈測試的第二個缺陷,即測試人往往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偷換了測試目的——將檢驗被測試物件具不具有思考能力,替換成了被測試物件是不是像人一樣思考,前者才是判斷人工智慧的標準,後者嘛,千年來世界各地的哲學家們都沒法確切地定義,理論上,處於平均水準的測試人是不可能給出不存在的定義的。”
“那要是找不同水準的測試人來呢?”雖然覺得被譽為“人工智慧之父”的圖靈應該不會想不到,但是天隱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如楊所說,培養一個什麼問題都能思考的大腦,另一方面第14包泥顯得格外沉重,天隱需要轉移一下注意力以緩解疲勞。
“即便擴大樣本範圍,根據性別、年齡、人種、職業、智力水平、道德水準的差異,找出足夠多的人組成測試團隊”,因蒂克斯每說一個詞就在地上畫一個小圈,而後畫了一個大圈將所有的小圈都包括進去,又在大圈的下面標註了一個詞——“human(人類)”。
“這個測試團隊顯然沒有脫離人類的範疇,能夠得出的結論,簡而言之,就是被測試物件是否具有能被人理解的思考能力。除此之外,被測試物件是否擁有感覺,是否具有倫理觀,是否有道德感,無法做出判斷,因為人類本身就沒有一個統一的道德與倫理標準。”
“而這,雖然不能完全說是圖靈測試的缺陷,但也確確實實是圖靈測試不能消弭的一個問題——無法令人信任人工智慧,我們越是測試,越是發現無法測試的東西太多;我們越是發覺自己無知,就越是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