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第1/2 頁)
她怎麼看,都是葛氏當年小小年紀便行了勾搭之舉,將兒子的魂都引走了才有了今日之禍。
就這樣,詭異至極,將軍府的主要矛盾竟到了主母和兒子的妾室之間。
……
第115章 真正的癥結
當時的廖文慈倒是落得清閒,關注著不平衡的兩邊,時不時出來做好人幫一幫葛氏。
她很聰明,如此一來,葛氏感激她的屢屢出手,虞博鴻也感謝她。沒多久,反而孫老太成了被排擠的那個。
虞博鴻越發不滿母親的出手,而廖文慈不爭不搶的性子和事事挑不出錯的行事確實大氣,不到半年,將軍府大權便漸漸全轉移到了廖文慈手上。
於是當虞博鴻迎來了聖上第一次給的任務出征時,他便將葛氏的安全交到了廖文慈手上。而虞博鴻不在的時候,府中的矛盾也在一點點激化。
尤其是虞小妹有一次回孃家時鼻青臉腫,哭訴因為她與友人看戲回家晚了便遭了丈夫毒打後,直接去找葛氏大鬧,罵她是禍患,是災星。
孫氏很快趕到,哭哭啼啼後又是一番雞飛狗跳,母女倆鬧得不可開交,說要一道懸樑。
廖文慈姍姍來遲,趕到時葛氏屋中都被砸得稀巴爛了,好不容易才將兩人勸回。
然而虞小妹卻在將軍府住下了,她丈夫每日來鬧,而虞小妹則每日跑葛氏那兒鬧事。整個府裡烏煙瘴氣。挺著大肚的葛氏苦不堪言,只得尋了婆婆相談。
孫氏直言不想在府中見她,只要她在一日,自己便不會舒坦,只要她在一日,便沒法正視兒子和她未出生的孩子,只要她在一日,府裡便不會太平。孫氏明言,一定不會退步。因為終有一日,兒子還是會在母親和妾室之間做出選擇。
心力交瘁的葛氏當時便已生出了離府心思。
榮安出生後,屢屢出些怪事。時而出疹,時而嘔個不停,日夜啼哭,總是難安。大夫診斷查不出個所以然,等過個幾日,莫名病就好了。再過幾日,又會犯病……反反覆覆,折磨著小小的榮安,同樣也讓葛氏痛苦不堪。而葛氏的體弱,也是因為月子裡的種種,在那段時期便留下了病根……
葛氏孃家嫂子郭氏前來照看她時,曾暗暗提出,會否是她婆婆孫氏對孩子下手?
葛氏懂事後都長在邊境,那裡的日子相對簡單,她雖聽說過後宅手段層出不窮,但從小到大卻從未經歷過。一時間,她更是幾分無措。
而孫氏也確實叫人失望,二孫女出生後,連個正眼都沒給,只讓嬤嬤送了個金鎖,而榮華那裡卻完全相反,大張旗鼓辦這個那個,一日三趟親自去看去抱……其態度由不得讓人想入非非。
相對廖文慈,則更顯主母風範,不但幫著葛氏打點,還尤其心疼榮安,每天都會親自過問榮安的種種。見榮安總不好,便拉著葛氏暗示會否是碰上了髒東西。之後,廖文慈幫忙,請了個老道上門,幫著看了那院的風水,還好一番的除穢。老道表示,府中戾氣略重,不利於孩兒成長。
而這一點,更是加重了葛氏想要離府之心。
虞博鴻回京後,見瘦弱的葛氏和病懨懨的榮安,打聽到了不在時的種種,更將所有不滿都對準了孫氏。他可不信什麼汙邪之說,思量下,他覺得能做這事的,還是隻有親娘。
孫氏見兒子德行也是不滿,指著兒子鼻子狠狠一番斥責,更連死去的老將軍也一道罵了進去。虞博鴻一向視父親為榜樣,自是沒法忍,當時便撂下狠話,再有如此詆毀父親之語出現,便別怪他不念母子情分。
同時,虞博鴻下了令,除非過年過中秋和祭拜先祖,又或是府裡有邀請,其他時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