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第1/2 頁)
但這些女孩兒在孃家地位有多尊崇,家人後就活得有多卑微。
因為這些八旗女子的婚事,從來不由自己做主。
甚至不由父母做主。
其中又以皇室女子為最,他們大多會被當做滿蒙和睦的工具送去和親,嫁人後就與家人脫離聯絡,婚後除了要忍受人生地不熟的陌生與困難,還要面臨生活習慣、審美標準與各種風俗不同帶來的挑戰。
就算僥倖與丈夫感情不錯,還有可能面臨教養嬤嬤的刁難。
清朝不止出過一例因為教養嬤嬤阻礙夫妻見面,而最終導致出嫁的格格鬱鬱而死的案例。
因為清朝畸形的拴婚制度,也礙於布林和可能和親的現實,盈秋從來不將女兒往大家閨秀的方向培養,而是更注重培養女兒獨立自主,希望她不管在何種環境中也能憑自己的本事活得好。
冷靜後,盈秋自然不會覺得女兒這般行為,只是一時興起。
事實也正如盈秋猜測那般。
「女兒只是不甘心,為何女子生於世,就只能窩在後宅相夫教子,而不能憑著自己的本事建功立業。」布林和看著盈秋,眼神不甘,「女兒從小與叔伯家的堂兄堂弟們一起長大,每次比試從不落於人後,自認本事不比任何一位堂兄弟差。可如今,那些堂兄弟們紛紛開始步入朝堂,女兒卻只能困於後宅,開始相看親事,為以後相夫教子做準備。」
「女兒不甘心!」
布林和轉頭看向胤禔,再次強調。
胤禔瞪大眼睛,倒不是覺得布林和的想法有什麼不對,畢竟他小時候還與大名鼎鼎的孝莊皇后相處過幾年。
但……
「可是這與你主動求嫁蒙古有什麼關係?」
「可是阿瑪,若是女兒留在大清,就永遠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胤禔愣住,張了張嘴,卻發不出一句反駁之語。
這是事實。
康熙雖然對孝莊尊敬,卻也對其掌權多年心生芥蒂,非常排斥後宮干政。
布林和雖不可能成為干政的後宮之一,但如今大力推行漢學的康熙也絕不可能讓她如男子一般出入朝堂,更不用說上戰場了。
「可去了蒙古,難道你就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了?」盈秋萬萬沒想到布林和竟然是打著這樣的主意,「如今蒙古同樣受我大清管轄,你的想法又怎可能有機會實現?」
布林和眼神瞬間堅定起來:「可如果我真有本事在蒙古做出一番大事業,皇瑪法會非常高興。」
盈秋與胤禔對視一眼,而後雙雙愣住。
-
自那日談話過後,又過了許久。
盈秋與胤禔二人有心想要勸布林和,卻又不知該從何勸起。
胤禔是自己以前便一心想著與太子別苗頭,與太子處處爭鋒,所以自覺沒有勸女兒放棄這個想法的立場,盈秋則是因為自己在前世就因為夢想而選擇了一條與父母意見完全相反的路,更能體諒布林和的想法。
更何況,聖旨已下,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宣讀,如今除非布林和的賜婚物件暴斃,否則這次和親絕無改變的可能。
但為了不讓女兒嫁去蒙古就害死人?
盈秋和胤禔都沒喪心病狂到這等地步,再說這門婚事還是布林和自己求來的。
於是夫妻二人在沉默之後,也只能一邊擔心一邊用盡一切辦法與資源,想要為布林和鋪平道路,希望她就算遭遇挫折,也能活得很好。
出嫁前夕,盈秋猶豫之後,還是給布林和添了一份嫁妝。
裡面裝的是,盈秋這幾個月辛辛苦苦從圖書館裡抄錄的,有關蒙古的所有資料,如種植苜蓿草圈養牛羊之類。
至於苜蓿草從哪兒來?
康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