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何人可往?(第1/2 頁)
“公平?大明朝堂全是南人為官,你們覺得對北人公平嗎?”凌漢反問道。
“強詞奪理,北人學識不夠,自然無法為官!”詹徽分毫不讓。
“南人去北地為官,不熟悉民情,治理也未必得法吧!”凌漢反擊。
朱元璋冷眼看著堂下南北之爭。
嘴角冷笑。
什麼北人學識不夠不能為官,只不過南人胡黨一派為了維持自身的利益,編造出來的合理理由而己。
咱不過是提出了今年科舉不能想往年一樣,錄取全為南人,詹徽、費聚等人就跳出來反駁了。
他們是想讓咱這個皇帝坐半壁江山啊!
“夠了!咱這個皇帝不僅是南人的,也是北人的!南人是咱的百姓,北人也是!”
朱元璋大怒,一拍龍椅,無人再敢應聲。
但是詹徽、費聚等人卻笑了,皇帝想著錄取北人,但是北人學識不夠,你想錄取他們考不中,你又能改變什麼?
“陛下,科舉之事暫且放下,如今恭迎太子回宮是重中之重,洪災、邪教、北元餘孽無不虎視眈眈,太子長留河東也是於事無補。”
此時胡維庸出列道。
“哦?是嗎?將太子召回,派誰前往呢?”
朱元璋看著堂下百官問道,“何人可往河東賑災?”
聞言所有人都縮了縮腦袋。
他們都知道如今河東洪災越演越烈,誰都不願意接這個爛攤子,治理不好也就罷了,就怕太子留下的爛攤子所有罪責也都得蓋在自己頭上。
這是活脫脫的給太子背黑鍋。
萬一洪災死的人多了,損失太大了,皇帝為了平息民怨,還得拿人頭開刀!
“胡維庸用你將太子換回來可好?”朱元璋笑道。
聞言胡維庸不緊不慢道,“陛下,臣忝為中書省左丞相,政事繁雜,實在是抽不出身去河東,再者臣從未治水經驗,恐難以勝任。”
朱元璋早就知道胡維庸會這麼說,繼續問道,“詹徽你呢?咱知道洪武三年你在山東做知州的時候也治理過黃河水患,你去替換太子如何?”
“啊?陛下,臣入京多年早就治水之法忘記了,再者那時黃河水患並不大,臣治理尚有餘力,如今河東洪水滔天臣恐難……”詹徽立即戰戰兢兢回覆。
朱元璋沒等詹徽說完,就轉而問向費聚,“費侍郎你呢?”
“陛下,臣,臣愚笨,不懂治水。”詹徽跪倒在地。
“呵呵……”
朱元璋冷笑一聲,而後又接連問了十幾個大臣,無一不是推諉了之。
“呵,你們就是這麼忠君愛國的?口口聲聲讓咱把太子召回京,可是無人願意去替太子。”
“太子召回來了,那河東的洪災百姓怎麼辦?”
“就任由黃河氾濫?任由百姓流離失所?”
朱元璋冷眼看著下面文武百官,譏諷道。
“沒想到咱科舉嚴考出來的高官竟然是這等愚笨?咱可是聽說北人中有個叫洪靜的,他雖然考了三十年才中秀才,可是這次在河東洪災中,敢為人先,提前一天預警洪災,帶著三萬人上山避難!”
“倒是你們,呵呵,科舉取士,選出來的大才,在洪災面前人人自危!沒有一點擔當!”
文武百官一片寂靜,全都低著頭看著腳尖,不敢說話。
倒是有人卻突然明白了,為何這次皇帝會特意提到北人科舉的事情,估計和這次洪災有關係。
這時候督察院都御史凌漢適時開口道,“陛下,太子寬仁不願河東百姓淪為流民,奈何洪水滔天,太子也賑災三月有餘,雖有建樹,但也於事無補,而科舉取士也即將開始,太子不若先放下一頭,不然錯過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