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借他個毛線(第1/2 頁)
……
劉玄:“既然是為了錢糧而來,那麼,我國是借還是不借?”
無償的要,以吳國的臉皮,自然開不了口。
有償的買,廢話,有錢的話,還需要跑炎國來買?吳國內部有不是沒糧。
所謂缺乏錢糧,是指朝廷缺錢糧。底層佃戶也缺錢糧。小民也乏用。
不是說都缺錢糧,貴族豪強官僚大地主們,是不缺錢糧的。
從經濟來說,某大地主有良田1000畝,畝年產2石,總2000石。
這2000石怎麼分配呢?
租種的佃戶,能得五成——1000石,但是佃戶數量多,平均到每戶,基本只夠維持生計。
歷代糧稅不一,一般在1/30~1/10之間。以1/10算,那就是一成(200石)歸國家。
還有四成(800石),那就是地主的。
一個人,天天吃撐,一年耗糧10石。
800石,夠養80人。
所以,大地主家,足以用度奢華,購買奴僕、或僱傭傭工伺候著,不在話下!
仍舊有剩餘,還能到市場上去賣掉。
所以,地主和糧商,有著緊密的聯絡,甚至就是一人的雙重身份。
但是!
由於處於農業文明時期,市場規模小、貧富分化嚴重,從總體上看,市場是無法消化地主階級的大量剩餘的。
這就形成了農業時代的版本的經濟矛盾。
一邊是餓著肚子吃不飽,甚至餓死人。
一邊是生產過剩,賣不出去,壓在倉房裡爛。[一般減少損失的辦法,是餵養牲畜,轉化成肉,然後製造成肉乾,相對長期的儲存財富;釀酒技術提升後,也可以進行釀製,轉化成酒,長期儲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的就是這種矛盾。
若有大災變來衝擊一下,底層經濟(主要是糧食)損失慘重,活不下去,矛盾便會迅速加劇!
局勢要求朝廷拿出能緩和矛盾、解決問題的政策,若是不能作好這道題,那麼就會原地爆炸——民變紛起,天下大亂,重新洗牌!——老子沒錢買錢糧,你丫的又不自覺割肉,那老子就只能自己動手,零元購,豐衣足食啦。
朝廷在錢糧分配上所得甚少,所以,遇到這樣的考題,就是想賑濟百姓,也無能為力。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根本原因,就是這道題沒做好。
國家內部,在財富分配上,有著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弊病!
平常這種弊病隱藏著,不爆發,還能苟。
在遇到外敵入侵、大災變的外力促進下,這種弊病就可能會大爆發!
朝廷非但沒有能力集中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統合國力,應對變故;相反,國內矛盾爆發,內鬥起來,反而人力、物力、財力大肆消耗掉。
再往深處說,根源那就是在土地所有制、租佃制上了。
……
吳國派使臣來,若為錢糧之事,那肯定是因為朝廷沒糧也沒錢。
有糧不需要來。
有錢在本國內買就是了。
那麼,為錢糧來,只能是來借錢糧的。
為什麼不在本國借?
廢話!
肯定因為是難借到、甚至就是借不到呀!
為什麼會這樣?
吳國朝廷的信用,不給力呀!——不是誰都能借到錢糧的!借出去的錢糧,也不是誰都能要的回來的!
為什麼信用不給你?
朝廷財政問題大,償還能力差唄!
劉玄嘴上問眾臣,心裡千迴百轉,瞬間想了許多,已然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