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代理宣傳部長(第1/3 頁)
規劃的新班子中溫體仁沒有科學和西學素養,而是一個非常堅定有力的執行人才,輕易不會被輿論圍攻動搖,因此是歷史上被東林黨恨之入骨的人,人緣不好,所以只選為次輔。徐光啟主要精力放在科學研究方面,年紀也大了,不會給他增加工作量,和熊明遇一樣入閣是為了加深科學研究的影響力。
王徽的職務是工部尚書,崇禎打算從江南找來了宋應星和薄珏後給他讓副手,徐爾一曾上疏為熊廷弼申辯平反,也曾稱讚毛文龍和東江的作用,崇禎打算任命他當吏部尚書。
李之藻打算任命為國子監祭酒,就是國立大學校長,主管國子監變革,改變重文輕理的現狀,把數學、西學內容列入專門教育而不是現在僅憑個人興趣。
科舉的內容也需要變革,現在開始由徐光啟、陳仁錫、李之藻、熊明遇考慮謀劃。加入諸子、數學(代數和幾何)、軍事內容。崇禎的構想比閻應元更進一步,閻應元說的是童生還是照舊考四書五經,秀才開始加入軍事能力測試內容。崇禎則設想從童生就開始變革,四書還是必學必考內容。這一點沈飛也理解,沈飛看到過科學史家席澤宗書中就認為《中庸》提倡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一種科學方法,這是訓練思維的基礎。五經則是編出其中精要作為學習和考試的教材,不再要求完全掌握。
新增數學、幾何、軍事作為童子學習考核的內容,由徐光啟、李之藻、熊明遇編寫教材。新增諸子百家精要內容加入,由陳仁錫編寫教材,陳仁錫著作《諸子奇賞前集敘》提到“以六經收諸子,不若以諸子返六經。強其所厭,不若用其所喜。夫諸子,多救時之人也。然六經治未病;諸子,治已病。六經,治百世之病;諸子,治一時之病”,正是他的專長之一,現在的局勢也已經到了“已病”時,正需要“救時。
中秀才以後,舉人階段就文武分科,進士任職分流。禮部、工部、戶部免試軍事內容,但是需要學習考試相應的禮學、工匠營造和數學會計專業知識。兵部、刑部、吏部則必須學習考試武藝、箭術、軍事能力。
翰林院也分成幾個部門,暫時考慮需要設定文學院、經史院、格理院、國政院、兵學院”,以後可以再增減。沒有經過軍事考核和三年從軍經歷的人考中進士,也不能進兵、刑、吏三部任職,不能擔任地方主官,不能進翰林國政院、兵學院,將來不能入閣。
崇禎告訴了在場的人,等內閣首輔換人和湊足了錢糧以後會親自隨運糧餉的隊伍去皮島見毛文龍,陳仁錫表示支援。
崇禎最後在信裡告訴了沈飛兩件事,一是他給的一瓶20粒續命八丸已經用了兩顆。給鄧玉函吃了一顆,這位傳教士已經五十多歲,年紀不輕了,身體也不好,歷史上崇禎三年去世,這次他要帶隊遠行歐洲,為了避免出意外就給了他一顆。另外一顆則是讓他帶上,到了歐洲以後給開普勒吃下,歷史上開普勒也是在崇禎三年去世,也要延長他的壽命。
二是溫體仁向他報告了現在京城中有輿論同情錢士升、吹捧袁崇煥大罵崇禎,他去江南找的通俗文藝人才還沒有到,李之藻向他推薦了一個人,徽商汪汝淳。汪汝淳家族豪富,考中秀才是就遊走四方,或經商獲利,或散財結交意氣相投的好友,三教九流人脈廣闊,有俠商之稱,和李之藻等西學者有交情,一起鑽研過算學幾何,資助過他們出版西學著作,還參與編定的《同文算指》。
汪汝淳還曾去過皮島經商,瞭解皮島真相,寫過《毛大將軍海上情形》。流落在京城的遼東老兵和遼民很多接受過他的資助,崇禎今天去見了他,託他聯絡遼東老兵和遼民暫時主持一下輿論工作,扭轉北京的輿論風向。這事不適合讓廠衛或文官去幹,他的身份與官方沒有太大關係,正合適。而且沈飛給的那二十一串珍珠崇禎也交給了他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