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1/5 頁)
而他如果在達到90分之後,把多出來的500個學時用在一門新的課程上時,可能他又可以學出一門80~90分的技能。這時,憑什麼說多兩門90分的技能,對社會的價值量就不如一門95分的呢?”
馮見雄這番平易近人的說辭,頓時讓無數考前突擊的學渣,覺得很有親切感。
“也對哦!已經考了90分的,想提高到95多難啊!掛科的人稍微突擊幾天考個60幾,相對就容易很多呢!”
場上的蘇勤,自然也能感受到來自觀眾的搖擺。
“看來,試圖從‘努力量守恆’這個角度進攻的嘗試,有點低估了馮見雄。”蘇勤腦中如是飛速暗忖,決定微調一下。
他心念一動,轉而繼續往下說:“請對方辯友注意,今天我們的辯題,是一個趨勢展望型的辯題,講的是‘在目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通才和專才誰更吃得開。所以,如果脫離了技術環境背景來談,就沒有意義了。
我們用傳媒業舉例,如今網際網路飛速發展,而且每一年都有增速更加迅猛的趨勢。七八年前,任賢齊紅遍寶島的時候,香江那邊依然在聽劉德華張學友王菲。我們大陸經受的各方文化產品輸入影響也比較平均,觀眾的頭部內容喜好也沒那麼集中。
可是現在呢?我們可以看到,香江樂壇已經徹底沒落了,男性歌手裡最多有個陳奕迅勉強還在抵擋,但是有誰能跟如日中天、橫掃亞洲華語樂壇的周潔倫相提並論麼?很可惜,並沒有。
所以,你是否承認,網際網路乃至新時代傳媒和其他科技的發展,正在愈來愈放大‘贏者通殺、強者愈強,第二喝湯,第三就死’的馬太效應?”
“放大馬太效應?這點我當然承認,可是這和今天的辯題有關係嗎?”馮見雄非常敏銳而坦蕩地認下了這個人畜無害的觀點。
“當然有關係!”蘇勤自以為得計,連忙往下說,“那你是否承認,在贏者通殺、每個細分領域只需要第一名才有活下去價值的大環境下,哪怕用1000個學時,把一門課提升到95分,也遠比用同樣多的時間,把兩門課提高到90分更有價值?
因為一旦一個人在某一細分方面尤其是那些成果可以被無邊際成本複製的方面無法做到第一,那麼他的所學就是幾乎沒有意義的。正如一個模仿周潔倫唱歌的人,哪怕你可以學到周潔倫九成五的唱功,有價值嗎?沒有,這個世界只要聽一個周潔倫就夠了,高仿和死屍有什麼區別?”
第10章 我站在上帝這邊
蘇勤的話,讓場內的氛圍為之一窒。
那是一種憤懣地無聲嘆息所有人的理性,在一瞬間都被蘇勤描繪的可能性攫取了過去,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但潛意識裡,大家又不免排斥抗拒,因為“馬太效應和網際網路的結合”這個話題太沉重了每一個無法再某個最細分領域做到第一名的人,似乎都會變成毫無價值的人渣。但第一又能有多少?哪怕把評判領域分得再細,只怕這世界上都會有90%的人,在未來變成人渣吧?
所有人認同蘇勤的同時,又不免比原先更加期待馮見雄的反駁。
馮見雄恰到好處地開口了:“在每個具體細分領域的頭部內容提供者,會被馬太效應放大其優勢,而第二名哪怕只比第一名差5%,都會變得毫無價值這個判斷,總體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他先概括了一下對方的描述,把要辨析的重點突出來,然後話鋒一轉,重點解剖,
“但是,請對方辯友注意,你的這個假設只是存在於理想狀態。事實上現實生活中可以依靠單一評價指標達到某一細分領域第一名的人我們可以假設他們都是‘專才’只是極少數;他們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和貢獻,與人類社會所創造的總價值相比,所佔的比例也是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