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第1/2 頁)
上次女官考試是皇后娘娘的懿旨, 讓有誥命的夫人們舉薦通知, 規模小動靜也小。可這次不一樣,皇上直接下發聖旨張貼皇榜,不比上次恩科的重視來的少,頓時朝堂和民間都一片譁然。
這樣的舉動自然觸犯了士大夫的容忍底線, 彈劾反對的帖子雪花一樣堆在了御前, 頭一陣還不樂意參加科舉的書院學子也坐不住了,跑到宮門外靜坐抗議。
可走人遠這個皇帝, 他不是個理智皇帝,從小被寵大的他很有幾分任性, 本來父兄的慘死讓他收斂了起來, 可當上了皇帝,眼看就要一統天下也有點兒飄。這些反對他啟用女官計程車族學子,前一陣兒還因為科舉的時候跟他對著幹,自然就被他畫到了敵對陣營, 越是反對,他反而越是堅持。本來有點兒猶豫的決心,也一下堅定了起來。
直接在金鑾殿上把彈劾的摺子一把火燒了,鬧著要撞住死諫的王丞相也被押回家反省,一點兒面子也沒給。宮外靜坐的學子革除功名為要挾全部攆走了。
皇上的這一番操作,又快又準,利落非常,反對的聲音立馬就被壓了下去。
雖然打著傷風敗俗的旗號,對女官兒的事兒反對的挺歡騰,但這時候對女性的禁固其實並不嚴厲,皇后招募女官他們根本沒當回事兒。他們之所以反對的這麼激烈,還是因為在男權社會,如果女人也能考科舉當官,他們男人的臉面和地位就會受到威脅。
雖然世家大族有推薦名額,可以直接入仕,可家大業大的大家族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推薦的,科舉依然是他們重要的入仕途徑!
寒門學子就更不用說了,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他們被一大家子供出起寒窗苦讀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擠科舉這座獨木橋帶著一大家子改換門庭,過上更上一層的好日子。
開科取士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跟那些家裡有藏書樓,還有長輩教導的世家子弟比起來,他們本就沒什麼優勢,在科舉這座獨木橋上競爭激烈擠的不行,現在連女人都擠上來了!朝廷裡的位置就那麼些被女人佔了,他們那本就少的可憐的位置不就更少了嗎?
更何況能有自信參加科舉的女人那都不是泛泛之輩。除了大家族的夫人小姐女學裡的學生老師,跟大多數男人比起來也是毫不遜色的。
這可不是上次皇后娘娘的小打小鬧,皇上發了聖旨貼了皇榜,明確表示承認考出來的功名,能夠出仕做官。這就讓不少冷靜下來的老封建的人家都要心動了。
畢竟男人的科考競爭激烈,而且形成了定例,秀才舉人你得一級一級考上去,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考到金鑾殿上參加殿試就得考好幾年。可女子科舉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個新興事物,競爭對手少的可憐。從之前皇后娘娘那裡幾乎全員錄取的考試就能看出來比擠獨木橋一樣的科舉可好考多了。
而且皇后上次考試也沒有保密,那天考完以後好奇的不少,好些人家都把考生默背的試卷找關係拿來看了。題考的不難,跟正經的科舉比起來更講究實用,詩詞文章比重不大,律法算數也不算難。
而大家族的小娘子都是往當家族母的方向培養的,除了陶冶情操的琴棋書畫,管家理事,人情往來才是重點。對世家大族來說,這樣的考試真沒多大難度。
女子科考放在前朝那是天方夜譚,根本沒有可能性,可誰讓現在改朝換代了呢?
王丞相都被弄回家反省了,之前還被發落了一批官員,最重要的是出征的兩路大軍勢如破竹,已經打到晉、慶的都城了。眼看大宋一統天下已成定局,趙遠作為結束了百年紛亂割據,建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威勢大漲,更何況他在朝堂上那一番作為的確能鎮住不少人,也顯示了他的決心。一時間朝堂上根本沒人敢跟他頂牛。
書院的學子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