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出問,農乙解題(第1/2 頁)
種言也不拖沓,立即開口解釋。
“此為水稻,冬麥連種之後,穗頭逐年遞減之狀。首年良種可得六十粒,之後,逐年減少。直至麥粒,米粒便為乾癟之狀。”
看著由右側依次變小的穗子,秦始皇恍然。
“原來這就是種子連種多年的狀態!”
誰都知道良種不可連年種植,最多三年,便要從其他地方換種種植。
誰都知道連種種植會減產,也知道換種之法可以改變這種狀態。
但是這是眾人第一次見到到連種多年之後作物的狀態。
秦始皇讓嬴高傳閱眾人。
王綰看過之後,笑著問道:“農家之人是想問為何如此?”
“丞相所言,正是老夫想要問的話語。”
秦始皇眉頭舒展,這問題他就能解,可是他不能開口。
“此問朝中有人可解,但需諸位等上幾日,朕命此人立即東來。”
種言有些意外,但還是點了點頭,“等上幾日自無不可。”
秦始皇點了點頭,看向王綰,“綰卿速書信一封,令東工農學之人東來,為先生解惑。”
種言聽聞秦始皇言語之中‘農學’二字,心頭一顫,臉上有些動容。
其餘諸人皆都有些驚異神色。
“陛下所言農學,真是要為農家單開一脈學問?”
農家之人,遍佈天下,所有能夠提高作物產量的方法,都在是透過黔首間口耳相傳,漸漸流傳。
大秦雖然有農人從政,所行之法也不過是這些東西,有時因地區差異,氣候變化,往往推行一兩年之後,效果不好便被棄之不用。
告萬民書中有言,他要給百家學問一次傳播四極的機會。
種言覺得這句話太大,很難做到。
將農家所授傳播大秦已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了。
年前所授農具,法子甚好,他仍聽到了許多地方棄之不用的言語。
秦始皇嘴角微翹,“朕親口允諾天下,農事為舉國之重。
農學不只是一脈學問,朕想讓其成為大秦根基。只是缺少善於此道之人,若先生願入農學為鑽研之事,朕求之不得!”
種言老臉皺在了一起,看了看座位上攤開的包裹。
那眼神之中的意思在明白不過了。
陛下,您先解了老夫的題再言拉攏之語吧!
王綰種言臉上糾結神情,立即開口岔開話題。
“諸位也知先前報紙所言,其中農事,有水稻育秧之法,如今已有成效。”
秦始皇立即想到了那稻穗,讓嬴高去取。
這可是收攏這些人的利器,該炫耀的時候就得炫耀。
眾人明顯有了些期待。
他們自然是知曉水稻育秧這件事的,但是具體方法,只憑幾個字,是無從推測。
“丞相所言,似乎此法頗有優勢!”
王綰點頭笑道,“諸位一觀便知。”
嬴高很快回轉,將那稻穗呈給眾人觀看。
這是一個木框,外面用平整透明的玻璃罩住,稻穗呈彎曲壯,下面還有幾個葉脈襯托,如同還在在田間生子一般。
種言知道這鏡面就是傳言中玻璃,卻並沒有細問。
只是盯著那飽滿的稻穗,臉上終於有了欣喜神色。
秦始皇立即開口,“此稻穀為暖室之中種植,過了一冬。
時間倉促,本以為會礙於天時,收成不好,未曾想得此八十一粒稻穗。”
種言手掌微微顫動,將這珍貴的稻穀鄭重遞給一旁的弟子觀看。
“老夫有些失態,陛下勿怪。”
秦始皇見起了效果,便擺了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