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吉祥物的自我修養(求訂閱)(第1/3 頁)
大漢朝堂的朝議分為兩部分,大朝議和小朝議。
大朝議參加的人多,可只是面子;小朝議參加的人少,卻是裡子。
經過歷代天子的改革,此時的大漢朝堂分為了外朝和中朝。
外朝官就是三公九卿及列卿等百官公卿,以三公之中的丞相楊敞為首。
名義上管理著大漢帝國所有的行政事務,而丞相在名義上甚至可以直接任命六百石以下官員,而不需要透過天子的批准。
中朝官就是尚書、侍中、常侍和給事中等散官,以領尚書事霍光為首。
中朝官品秩低微,往往只有六百石,他們原本只是為了替天子草擬詔書,已備諮詢的官員,但是後來卻逐漸成了天子最信任的近臣。
如果外朝官員沒有中朝的加官,那就什麼都不是。
因此,看一個官員被不被天子信任,就要看他的身上有沒有中朝的加官。
朝堂之上,一切政務先由中朝的重臣與天子商議,形成詔書和命令之後,再交由三公九卿及列卿去執行。
如此一來,九卿的權力尚能保留,而三公的權力則被極大地架空。
孝武皇帝創立中朝,目的在於削弱大漢以來強得過份的相權;而削弱相權,自然是為了把權力捏在手裡。
只不過,孝武皇帝沒有想到的是,會出現霍光這個“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署”,眉毛鬍子一把抓,把內外朝所有的權力都握在了手裡。
在前殿舉行的大朝議其實不多,宣室裡的小朝議反而更頻繁。
每隔五天,有內朝官職和外朝官職的官員,就會齊聚宣室殿,與天子商議朝政。
只不過,不管是大朝議,還是小朝議,天子劉賀現在都是一個旁聽者。
作為“傀儡皇帝”,能端端正正地旁聽朝政已經是大不容易了。
至於沒有朝議的日子,遇到了緊急的事務,官員們就會到尚書署裡臨時商議決定。
總體而言,有資格固定參加小朝議的官員,不到十五個人。
而今日,因為是內朝官與新天子的第一次朝議,所以來的官員特別地齊整。
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丞相楊敞、水衡都尉後將軍趙充國、光祿勳車騎將軍張安世、新任的太僕杜延年、大司農田延年、宗正劉德、少府樂成、執金吾李延壽、前將軍韓增、長樂衛尉度遼將軍範明友、大鴻臚韋賢……
都來了。
坐在榻上的劉賀細細地數了幾遍,一共是二十多個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記錄朝議過程的尚書以及陪侍在劉賀身邊的禹無憂。
這二十多個官員的年齡多在四五十歲之間,年紀最大的就是趙充國和楊敞了。
在大漢,官員任職在年齡上是有明確的限制的。
走正常的選官途徑,官員的年齡都要到四十歲左右,才會被重用。
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那就是可以憑藉軍功得到飛速的拔擢,繞開年齡上的限制。
所以在場的這幾十個人當中,範明友的年齡是最小的,原因也很簡單,作為大將軍的女婿他立功的機會最多,立的軍功也就最多。
除了範明友之外,這幾十個官員裡,與霍光有關聯的人幾乎佔到了一半。
劉賀不得不再次在心中嘆氣,想要把霍氏這棵大樹連根拔起,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大鋤加小鋤,一刻也不能停。
……
未央宮辰時的鐘聲被敲響之後,在“輔政大臣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仲父”霍光的主持之下,小朝議順利地往下進行著。
官員們一一上奏,霍光一一處置。
眾人進退有度,袞袞諸公個個神情自若、侃侃而談,頗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