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第1/2 頁)
李廣一邊嚴密地監視著匈奴大單于軍隊的方向,一邊問:&ldo;何時進攻?&rdo;
&ldo;回李將軍,&rdo;那名軍士道,&ldo;衛大將軍急調李將軍並於右軍,出東道。&rdo;
&ldo;怎麼可能……&rdo;李廣簡直要笑,&ldo;大單於就在這裡……&rdo;他忽然一把抓住那軍士,&ldo;你說什麼?!&rdo;
軍士結結巴巴道:&ldo;衛大將軍,調李將軍……軍,會……會兵右將軍……&rdo;
&ldo;不可能。&rdo;李廣將那軍士狠狠一推。
不是不可能,這正是衛青的軍令。
皇上的皇令如山,衛青不可能不遵。
衛青的軍令亦如山,李廣也不可能違抗。
李廣大怒:&ldo;我去找衛青!&rdo;
他連隨從也不帶,一個人一乘快馬直奔到衛青軍帳中。
……
過了半個時辰,老將軍一個人默默走出軍帳,再也沒有回頭看一眼。
因他的素日威名與他愛兵如子的美譽,衛青部中仰慕他的軍卒很多,他們都懷著異樣的心情看著老人徐徐走遠的背影。
飛將軍李廣,自結髮起便走上了抗擊匈奴的漫漫征途。
六十多歲的身板,因為抗擊胡虜的雄心壯志,而始終如年輕人一般傲然挺拔。
今天,他騎著戰馬走在落日下的身影分外孤單,背駝腰彎,日暮垂年。
茫茫平沙之間,他的煢煢身影似乎在低吟:自古名將似紅顏,不教人間見白頭。
李廣編入趙食其的軍隊之後,再次在風沙暴亂的大漠之中失道,沒有能夠及時在他本該戰鬥的地點出現。
這是他一生最後一次戰鬥,他的戰刀甚至沒有沾染上匈奴人的血。
……
在與大單於伊稚斜對陣的大漠上,衛大將軍的大軍隨即趕到,與那位匈奴族的大漠梟雄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戰鬥。
苦戰一天之後,在雙方傷亡數目大致相當的情況下,匈奴大單於因士氣低落而棄軍潛逃。衛青發現後,立即派輕騎追擊伊稚斜而未得。
衛青此戰俘斬敵軍一萬九千餘名,又攻入趙信城,獲得匈奴軍需物資無數,這才班師回朝。
霍去病部沒有遇上大單於部。
他分外不甘心,在荒無人煙的大漠之中長驅兩千餘裡地,終於在烏什堡遇上了左賢王的十萬大軍。在漢朝軍隊如虹的氣勢之下,左賢王空有人數之優,枉有地利之便,卻左支右拙完全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攻擊力。
只不過經歷了半日的鏖戰,左賢王就已經喪失了鬥志,帶著自己的八千親兵拋棄剩下的數萬大軍匆忙向瀚海方向奔逃而去。
霍去病誓追窮寇,調集起三萬人馬,仗著兵強馬精,大軍追趕,在渡過且之河時捕獲左賢王近臣章渠,誅殺匈奴小王比車耆。李敢則帶八千軍馬與匈奴左大將短兵相接,李敢陣前斬殺敵將,順利奪取其軍旗和戰鼓。
北平太守路博德也率大軍趕到狼居胥山,與霍部聯手再次堵截住左賢王的大部。雙方在狼居胥山腳下的落日草原展開了十幾萬騎軍的大會戰。
霍去病從容布陣,圍抄、堵截、強攻、突破,每一種戰陣戰法均使來得心應手。
霍去病部翻越離侯山,渡過弓閭河,捕獲匈奴屯頭王和韓王等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此戰他以五萬之兵,共俘殺匈奴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