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湖州血案1(第1/3 頁)
平定陳友諒以後,吳王班師回應天休整了半年多,就開始準備對付東邊那個老冤家——張士誠。
張士誠趁朱元璋忙於西線上與陳友諒作戰,無暇東顧之機,蠶食了朱元璋很多州縣,南起紹興,北至通泰,高郵、淮南、泗州,東北至濟寧,甚至連朱元璋的家鄉濠州都被張士誠奪去。張士誠的城池一下多了幾十個,疆域幾乎翻了一番。真是小人得志猖狂,他也就驕傲自大起來。認為朱元璋也不過爾爾,便令群臣歌功頌德,並公開向元朝皇帝邀功封王,遭到朝廷拒絕,他就狂妄自大地自封吳王,於是江南就出現了兩個吳王的局面。
張士誠自封吳王后,遂在平江(蘇州)大修官第王府,封其弟張士信為左丞相,女婿潘紹元為參謀。張士誠成天只知紅燈酒綠,花天酒地,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其他一切政務都交給弟、婿二人做主。這兩個人更是荒淫無度,享樂腐化。手下更有黃敬夫、蔡彥夫、葉德新三個親信,在平江城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老百姓一個個切齒痛恨。當時平江百姓和軍中,廣泛流傳著一首歌謠:“丞相張太爺,想建千秋業,賢能他不用,專寵黃蔡葉,欺壓老百姓,壞事全作絕,一朝西風起——乾癟。”
吳王召集大臣商議如何進攻張士誠,現在吳王的力量是今非昔比,誰都清楚對付張士誠現在是綽綽有餘,所以,文武百官一聽說對付張士誠大家都摸拳擦掌,紛紛發言,大家七嘴八舌,莫衷一是。吳王見了忙說道:“這樣好了,還是請先生說說在軍事上如何佈署和進攻。”
劉伯溫說道:“關於張士誠的情況,大家都很清楚,我們容忍他已很久了,現在是集中精力來解決張士誠的問題的時候。消滅張士誠我們不能用對付陳友諒的辦法來對付他,對付陳友諒我們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現在張士誠兵力比較少,也比較弱,而且也相對分散,所以我們採取‘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辦法來進行。從現在起,我們進入徵東時代,我們去徵東,一定要作到‘師出有名’,我已把討伐張士誠的檄文寫好,罪狀有八條之多,現請吳王過目,如果沒有異議,就廣泛抄寫,四處張貼,以張我軍之正氣。”
吳王接過一看,只見檄文寫道:
惟茲姑蘇張士誠,為民則私販鹽貨,行劫於江湖,兵法則首聚兇徒,負固於海島,其罪一也;
恐海隅一區,難抗天下大勢,詐降於元,坑其參政趙璉,囚其待制孫為,其罪二也;
厥後掩襲浙西,兵不滿萬數,地不足千里,僭稱改元其罪三也;
初寇我邊,一戰生擒其親弟,再犯浙省,揭矛直搗其近郊,首尾畏縮,乃又詐降於元,其罪四也;
陽受元朝之名,陰行假王之令,抉制達丞相,謀害楊左丞,其罪五也;
佔據江浙,錢糧十年不貢,其罪六也;
知元綱已墜,公然害其丞相達識貼木兒、南臺大夫普化貼木兒其罪七也;
恃其地險食足,誘我叛將,掠我邊民,其罪八也。
凡地八罪,理宜征討,以靖天下,以濟斯民。
丙午年十月
吳王覽畢,連聲叫好說道:“好,檄文寫得很好,簡明扼要,這樣我們就出師有名了。馬上刻印五千張,廣泛張貼。我再重申一下軍紀:‘此行毋妄殺,毋亂掠,毋發丘壟,毋毀廬舍,毋毀損士誠母墓,違令有刑。’這是輿論方面的準備,我們具體行動怎麼作呢?”
劉伯溫拿出一張地圖掛在屋中央繼續說道:“我們作法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派兵從北面向東推進,攻佔泰州、高郵、徐州、淮安、宿州、濠州、泗州,把這些原屬我們的州縣全部奪回來,進一步把東吳北邊淮河下游地區的州縣一一攻下,第二步把平江南面的湖州、杭州、海寧、嘉興、常熟、無錫逐一攻下,叫平江變成一座孤城,把張士誠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