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第1/2 頁)
她也許會有些失望,但應該並不會像想像中那麼失望吧。
應該。
室內的溫暖完全被從視窗進來的寒氣侵蝕了,蘇寒站起身,走過去將窗戶關好。
走回來,重新一個人坐在客廳沙發上,一直把所有的相關新聞全部看完。
「我覺得這個問題真的沒有必要多談,而且蘇蘇自己也已經回應過了。她其中一句話我覺得說得特別好,言論自由不僅是說話的自由,更重要的是不說的自由。」他對著鏡頭輕輕微笑,「其實瞭解蘇蘇的人都知道,她人有一點內向,本來就是話很少的孩子,但是很善良。我想網路上那些毫無根據的話,大家也不會相信。」
這是蕭凱的回應。
他說的很好。跟內容無關,大概他說什麼蘇寒都覺得他說的很好。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損失厭惡」。它指的是這樣一種心理狀況:人們損失一樣東西的痛苦要遠遠大於得到這樣東西的快樂。通俗一點講,就是比起喜歡「得到」,人們更厭惡「失去」。
所以她也許應該慶幸,因為對於蕭凱,她從來沒有真正得到過,也就無需面對失去的痛苦。
蘇寒離開客廳,走進書房,在書架上找到一本舊的數學習題集,坐到書桌前埋頭寫寫畫畫起來。熟悉的數字和房間裡的寧靜包圍住她,讓她有一種隔絕的安全,不再需要感知外面世界的存在。
她始終沒有學會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能力,也許終其一生也無法學會了。等她離開這裡,或許應該另找一份無需與人有太多接觸的工作養活自己和穀雨。
探究旁人的心理是一件枯燥痛苦的事情,而實際上,一個人內心的所思所想,又有多少東西值得花費時間尋找探究呢?
當我們最終做出決定的時候,往往心裡早就已經知曉一切。
不止蘇寒如此。
蕭凱也是這樣。
每個人都是這樣。
終其一生,我們都不是跟旁人作鬥爭,而是跟自己作鬥爭。
就這樣一直到三月份,冬日漸盡,拂面而過的風已經帶有暖意。
人們總喜歡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似乎在一年四季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蘇寒在春寒料峭中進入一個新的劇組,同時蕭凱和顧睿思主演的《畫堂春》也在這個初春正式開播。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畫堂春》開播,蘇寒卻被送上熱搜,名字也被反覆刷屏。
先是在電視劇正式開播前,網上就有傳言,蘇寒會在裡面客串。
再來劇組官微發布的最新花絮中,蘇寒的名字居然真的赫然出現在友情客串名單中。
只是客串的蘇寒,成為整部劇的宣傳焦點。雖然粉絲求生欲極強地為自家偶像澄清,是營銷號可恥地蹭熱度,蘇寒及其粉絲尊重《畫堂春》所有主演,但是效果不佳,這時候已經開始出現不友好的聲音。
從《畫堂春》第一集 開播開始,滿屏的彈幕都是蘇寒的名字,甚至不少評論直接寫,「不想見到女主」、「看到女主如同看到小三」、「蘇蘇什麼時候出來」等等。
「戰爭」不可避免。
唐可可的粉絲很快就坐不住了,蘇寒幾乎成為被攻擊的靶子。
參加《新歌聲》時的舊事也重新被挖出來。
薛穩跑來問莊婷,咱們娃被黑得有點慘,是不是買水軍控一下評。
莊婷高貴冷艷地斜睨了他一眼,給他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課:「年輕人,我發現你最近的思想苗頭有點長歪啊!動不動就水軍控評,水軍控評,知不知道水軍控評是兩軍交戰中的下下策?!」
薛穩抽了抽嘴角,忍不住腹誹,這「下下策」您老人家以前不是運用的最爐火純青嗎?嘴上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