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在劇組目睹之怪現狀(第1/2 頁)
張元君錯誤估計了自己的傷勢。
天?
他身上的淤青就沒消過。
甚至在一場爆破戲中,因為計算失誤,一個爆點在張元君腳下炸開,張元君右腿被開了一條口子。
傷得不重,右腿被拉了半指那麼長的一條口子,血登時就流了下來。
劇組一下就緊張起來了。
“快送醫院。”
張元君坐著,讓劇組的醫護人員做些簡單的處理:“這點傷上什麼醫院。小時候騎腳踏車摔的都比這重多了,兩個膝蓋都爛了,照樣爬起來騎得飛起。”
現場的醫生確認:“口子倒是不深。”
張元君說:“消毒,擦點紫藥水就行了。”
“你倒是隨便。”醫生也沒說他錯。
“也沒那麼金貴。”張元君翹著腿,笑道,“有去醫院的功夫,傷口自己都癒合了。”
這話逗得導演和醫生忍俊不禁。
醫生替他處理好,但還不忘叮囑他:“小傷,但這幾天還是要注意,別沾水。”
“嗯,我知道了。”張元君站起來動了動,有點疼,但問題不大,正常走路不影響。
好在張元君後面幾天都沒有劇烈的動作戲,都是些文戲,這點傷確實不影響拍攝進度。
張元君拒絕了導演給他放半天假的提意,只休息了半小時就重新開工了。
但一拍拍一天,張元君下了戲回房間,自己清理傷口重新擦藥時,仍然有血往外冒。
不過第二天他就跟個沒事人一樣,依然準時準點到劇組化妝開工。
一個劇組少則幾十人,多的幾百號人,不出意外才不正常。
張元君在無錫劇組夜以繼日地工作,不知春秋。
在劇組這段時間,張元君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內地演員與港臺班底之間無形的屏障。
雖說主演陣容裡內地人居多,但有數的幾個港臺演員對內地主創態度依然是肉眼可見——不能說不友善,但起碼會讓人覺得你跟他們尿不到一個壺裡。
他們在現場和內地演員很少交流,對完戲最多向你點點頭,然後就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休息,等下一場。
而且他們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他們在一個內地人居多的劇組,平常仍然喜歡用粵語交流,就算對手是內地演員,他們也不說國語。
語言成為主創們交流的最大障礙,張元君一開始以為他們不會說或者說不好國語,但後來他發現並不是這樣。
他們只是單純的不想說國語,他們潛意識裡用語言來形成交流壁,區分你我。
粵語語速快,裡面還會夾雜幾個英文詞。很多人聽不懂粵語,導致包括張元君在內的多數內地演員,在和港島演員對戲時,不止要背自己的臺詞,還要記對手演員的詞。
不然一個不注意,就被對方滑過去,接不上詞,耽誤拍攝。
同樣的,港島劇組的一些陋習也被帶到了無錫。
比如,飛紙仔現象。
張元君第一次見導演和編劇現場改詞,就拿一張小紙條,改完就交給演員現場念。
還不是一句兩句,是大面積改詞,不止改自己的,還改對手演員的。
張元君十天的劇本,起碼有四天跟之前拿到的不一樣。
這種拍攝方式給張元君這種正統學院出身的演員壓力非常大,他只能開足馬力背詞。
不過,飛紙確實非常鍛鍊演員的能力,張元君也從中受益不少。
但是張元君依然很難接受這種拍攝方式。
張元君另一個不能接受的便是男主角郭進安的表演。
成事非是個喜劇角色,但郭進安的表演港式無厘頭痕跡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