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戡召國之亂,平漢中之禍(第1/2 頁)
召公虎薨於午時。 自其朝堂病倒,痿症便越發嚴重,月中已神智不清,僅靠蜂蜜水續命。 傳至召國,舉國悲慟。 召國太子姬曲齒年過半百,從召國趕赴鎬京。 雖不到三百里,卻在途中染上暑熱,終日渾渾噩噩。 召公府邸,已亂作一團。 近日更有傳言,召公虎次子姬田與三子姬丙,早已抽身返回召國。 公子田生平好鬥,公子丙性情粗蠻。 太子姬曲齒孱弱多病,並且至今尚無子嗣。 君位之爭,定難以避免。 如今召公虎已薨,公子田與公子丙必然按捺不住。 內史冂諫言:“召國乃王畿諸侯,大王當扶持太子姬曲齒,以全周禮。” 尹球卻反駁道:“姬曲齒多病無子,其若繼位,召國將禍端四起。” 內史冂怒道:“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魯國之內亂,其血亦未乾也。” 尹球冷哼:“鼠目寸光!吾不屑與爾多費唇舌也。” 內史冂也懶得理會,徑直將目光瞥向別處。 姬宮湦佯裝驚訝:“召國是否內亂,與爾等有何關係?” 內史冂道:“褒國深陷戰亂,已民不聊生。召國若生出禍端,西戎必然趁機侵犯王畿。” 尹球倒是毫無隱瞞:“臣與公子田有故!” 姬宮湦乾脆道:“此乃召國之政,況且內亂尚未出現,爾等何須自尋煩惱?” 內史冂忙問:“大王欲袖手旁觀耶?” “孤王能如何?” “自然是頒佈王命,立太子姬曲齒為新召公。” “待其上表,孤王自當敕封其為召國新君。” “公子田與公子丙呢?” 姬宮湦嘆道:“二人僅有亂政之心,卻無叛亂之舉,孤王如何治罪?” 姬宮湦說完,便朝內史冂遞了一個眼色。 內史冂當即會意,坐回案內,提起筆刀等待。 尹球思前想後:“啟稟大王,臣以為,可讓太子姬曲齒效仿列代諸公,留在朝中為臣,召國則交由公子田治理。” 姬宮湦頷首:“如此倒不失為調和之策。” 尹球心喜:“大王若是首肯,臣便派人向公子田傳信。” 姬宮湦卻道:“召公虎剛薨,此事倒是不急。司徒替孤王籌糧,方為當前要務。” 尹球眼前一亮:“若公子田願意獻糧,豈不是一舉多得?” 姬宮湦終於露出笑意。 “司徒此策甚佳,便由爾親自前去操持。” 尹球同時揹負三道王命,卻欣喜不已。 堵路迫遷,獻糧封爵,調和召國,每一樁皆定為其所策,均得天子親點。 事多,方能屢立奇功。 虢石父造巍峨大鼓,至今毫無進展,四處奔走籌糧,亦收效甚微。 太牧一職,便是暗降。 尹球滿心憧憬,拱手告退。 待其走後,內史冂才道:“尹球立功心切,必會竭力而為。” 姬宮湦哈哈大笑:“內史深得孤王之心也。” …… 次日,尹球便傳來喜訊。 太子姬曲齒已同意留朝為臣,任職尹球麾下小司徒。 只待公子田回信,召國諸子互鬥便能平息。 尹球多番籌措,僅一夜便得糧千石,業已悉數送往東倉。 姬宮湦當即下命,敕封其次子尹無畸為鄉子,獲准參與天子盛宴。 範例一出,王城卿士貴族競相奔走互告。 遵照大周禮法,天子大設宴席時,卿士貴族僅能攜嫡長子赴宴。 嫡長子討喜,那倒無妨。 偏偏人生而萬相,卿士貴族多有偏愛其餘子嗣者。 以往天子敕封,均按血緣親疏與戰功多寡。 其餘子嗣參戰機會寥寥,最終多會淪為士人,後世便是普通國人。 新爵位雖無權柄,卻享食邑俸祿,且大開方便之門。 東倉之門檻,堪比市集。 姬宮湦身處大殿,未及欣喜,便收到內史叔垚密報。 漢中保衛營拿下大散關,士氣隨即大漲。 不到兩日,便接連收復褒國三座城池,徹底隔絕陸渾戎與漢中。 申侯欲重返大散關,糾集八千甲士反攻。 內史叔垚在山道設下埋伏,待其行軍過半,立即從中切斷。 箭矢滾木傾瀉而下,松脂乾柴亦分段灼燒。 申繒兩國聯軍措手不及,四散奔逃踩踏。 主帥身中流矢而亡,僅剩三千殘兵逃出山道。 申侯遭遇大敗後,漢中遺民紛紛揭竿而起。 直至昨日黃昏,漢中大半城池,已悉數歸屬漢中保衛營。 申侯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