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 第680章 融合巴蜀民,設立黔中郡

第680章 融合巴蜀民,設立黔中郡(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修仙從抽獎開始開局撿個女宗主衍盡歸墟國度:巫蓮小生問道之九天逆世凡人修仙:從買到降雷符開始修仙大冒險之笑鬧仙途重生之丶從撿到金丹傳承開始滄天帝尊第九萬次斬神隨身空間之帶著萌娃諸天種田劍仙!繡雲仙閣百日之夢靈斧傳混沌斑駁墟淵錄傳統玄幻冢皮囊鬼生老有命

最為直接的體現,便是出現大批新國人,主動申請遷往江水以南。

在這些新國人當中,有不少以前各諸侯國的卿士貴族。

他們不僅被綜合性農場的模式所吸引,同時還想著避開朝堂權勢中心,希望子孫後代能夠安安穩穩。

往後以綜合性農場為家族根基,子孫後代再不濟,也不用擔心會被餓死。

更為關鍵之處,江水以南的氣候更加溫暖,降雨量遠超北方,基本上不用擔心旱災與雪災,只需做好防洪防澇的設施即可。

似乎是在此思潮影響下,越來越多上年紀的新國人,將現有的農莊草場留給年長子嗣,自己則選擇攜帶最年幼的子嗣,遷往江水以南,租用綜合性農場,作為家族的後盾。

隨著前往江水以南的人不斷增多,江水南岸的郡縣,陸續進入綜合性農場建設高峰期。

姬宮湦眼見如此,深知綜合性農場的吸引力。

根據其他郡縣的四季氣候、地形地貌與開墾進度等方面的情況,姬宮湦決定將綜合性農場進一步推廣。

巴蜀之地很早便被姬宮湦收入版圖,然而開墾的速度卻不盡人意。

從表面上看,巴蜀遺民的耕種方式和生活習性,與華夏中原迥然不同,所以導致農莊模式很難得到快速普及。

即便很多地方已經將農莊修築完成,卻依舊按照以往的耕種方式,只是簡單的刀耕火種,並反過來嘲笑深耕細作的人。

受這種風氣影響,巴蜀之地的農莊大多徒有其表。

考慮到巴蜀之地的發展潛力,為儘快復刻前世鼎鼎有名的天府之國,姬宮湦決定在巴蜀之地全面推行綜合性農場。

一方面,鼓勵巴蜀遺民遷往其他郡縣,尤其是關中與中原等富庶腹地。

另一方面,鼓勵關中與中原等郡縣的新國人,遷往巴蜀之地,租用綜合性農場。

彼此交錯,進而加速融合。

至於綜合性農場的具體設定,則直接沿用江水以南所有細則。

除巴蜀之地外,姬宮湦索性將太行以北、岱山以東、東海沿岸、淮河流域等郡縣,也悉數納入其中,全面推行綜合性農場。

最終,僅剩關中、漢中、隴西、北域與中原等核心腹地,還繼續保持原有的農莊與草場。

在如此大規模的調整下,大周帝國的人口分佈逐漸趨於平衡。

從原來的腹地稠密周邊空曠,變成腹地密集周邊稀薄,最後是腹地人口分佈趨於正常,周邊人口分佈逐漸增多。

而且在無形之中,推動新生兒的進一步增長。

……

西南方向,玄甲軍持續收服百濮部落,並同步推行綜合性農場。

姬宮湦根據前世史書,在百濮之地正式設立黔中郡。

與此同時,玄甲軍暫停收服三苗部落,改為繼續往西南方向深入探索,行動目標為前世雲南。

即便西周末年的雲南,境內絕大部分為原始雨林,而且瘴氣異常濃郁,野獸四處出沒,姬宮湦依舊要將其納入大周帝國疆土。

從個人情感方面,保留前世記憶的姬宮湦,不僅不允許華夏疆土有所殘缺,更要彌補前世華夏疆土的遺憾。

從整體戰略層面,雲貴地區是中原通往中南半島的必經之路,甚至還能繞道南亞次大陸,探查吠陀文明是否存在。

從資源價值角度,大周帝國以木炭為基礎生活的核心燃料,需要長期砍伐大量樹木,雲貴地區及中南半島是最佳產出地。

大周帝國現有人口為一千二百萬,單是煮飯做菜、燒水洗澡與天寒取暖等日常所需,平均每人每年至少要消耗五百斤木炭,全國木炭年消耗量合計六十多億斤。

以當前的木炭燒製方法與技術,五

目錄
諸天武命快穿之女主有點燃[快穿]男閨蜜系統重生九零田園小財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