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2 頁)
西伯侯所震懾的西邊二百諸侯一直以為西伯侯是一個仁義君子。
只有在朝歌城的大王才會荒淫無道,但是蝗災沒有在朝歌附近發生,反而是從西岐那邊兒蔓延過來。而且,若真的是怪罪在大王頭上,那應該前一段時間就應該爆發蝗災,而不是太子剛剛接手大權就爆出這樣的災難。
不少人心中動搖。
走還是不走,若是不走,屬地受災民不聊生,到時候餓死的人不計其數。若是走了,豈不是證明對西伯侯沒有太多的忠心嗎!
西邊的二百諸侯今天晚上都沒有睡著,這個時候特別的羨慕起北邊的諸侯來,北邊的那些諸侯一直以來桀驁不馴,雖然有北伯侯帶領群臣,但是這些諸侯個個敢跟北伯侯頂撞。
南邊兒的諸侯們也敢在南伯侯跟前倚老賣老。
聽說東邊兒的二百重鎮諸侯也不是個個都俯首稱臣的。
不過話都說過來了,有人敢反朝歌,怎麼就不敢反了伯侯。
第二天一早就有四五十位諸侯收拾東西結伴上路。
緊接著第二天下午就有很明顯的乾燥之風從西邊颳了過來,風中沒有任何水汽,有那些有經驗的老農都知道西邊遭了乾旱。
有了乾旱,那就容易滋生蝗蟲。
有了蝗蟲豈不是離蝗災就不遠了?
第三天又走了一百多諸侯。
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殷郊還有些奇怪,吃飯的時候忍不住問女荒。
「姑媽怎麼就能知道西邊馬上就有有乾旱了?」
女荒並不告訴他,也只是笑而不語。
當然要讓西邊乾旱,只有讓西邊減產,讓民眾和奴隸勉強掙紮在溫飽線上,就沒有多餘的糧食充作軍需。
如此兩三年下來,把多餘的糧食消耗完了之後,他們沒有糧草,如何行軍打仗?
用筷子夾了菜放到兩個侄兒碗裡,告訴他們兩個要把飯菜吃完。
也只有殷洪吃不下,「姑媽,要是他們橫徵暴斂,餓死了子民怎麼辦?」
「等到那邊真的受災了之後,咱們派人攜帶一些糧食去賑災,目的是告訴子民們,朝廷並非橫徵暴斂,反而會免了他們當地的進貢。咱們既然免了進貢,又給了賑災的糧食,那麼西伯侯他們家不得不開倉放糧,畢竟他們家靠仁義的名聲吸引人心,若是現在不開倉放糧他日怎麼能收攏民心呢。」
女荒這麼說完,殷洪趕快點了點頭,只要不把子民們餓死,怎麼做都行,小傢伙總算心中沒事了,低下頭扒拉著碗中的飯菜。
女荒又給他們兄弟個夾了一筷子蔬菜,看著這兩個侄兒一邊吃飯自己在一邊思考,殷郊的年紀大了,又經歷了母親死亡這一件事兒,再加上逃難的時候又被磨礪了一番,現在有了一些冷硬的心腸。
他平時對那些權謀之術非常在意,只要能學向來不厭多。
他弟弟殷洪保留著一份赤子之心,反而容易心軟。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要將自己身後的江山傳給殷洪,女荒在心中對兩個侄兒其實是有偏頗的。
女荒就喜歡殷洪這種乖乖巧巧心思細膩柔軟的人。
但是作為一個君王,她也知道仁義雖然是君王的美德,但君王就應該一手拿著麥穗兒,一手持著寶劍。
心中想著趁著侄兒年紀還小,這個時候趕快教他,等到他日戰事一起自己自顧不暇,教導兩個侄兒的事情肯定要推後,這兩個孩子越長越大,怕是以後有了自己的心思就不太好管教了。
想到這裡跟他們兄弟兩個吩咐,往後讀書都讓他們兩個來自己跟前。
把飯菜收拾了之後,女荒正打算教導兩個侄兒讀書,就聽說外邊兒鄂順要來拜見。
女荒不解的問女甲:「他來幹什麼?難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