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軍政(上)(第1/3 頁)
暮色粘稠,府城城門破了,街道之上,往來居民、士卒,穿梭如織。
巍峨的城牆之上,明滅幾支火把,依稀可見的,東邊城門動亂之像較之西方更甚,大概是東城門較之西城門先破城的原因。
探馬找到的這個位置極佳,地勢高聳,面向南邊。
站在這處,往南正好可以觀得整個德安府城的全貌,往北,亦可看到蘇福安部吊在後頭押運糧草的軍伍。
楊開為之警惕,在地圖上做了標記,以作日後哨崗所用。
由於相隔甚遠,城中慘叫聲聽起來顯得渺小,楊開看的久了,心中所想,唯:天遣魔軍殺不平,不平人殺不平人,殺盡不平方太平。
他豁然下令,加急行軍,速投府城下。
拔銳攻堅本就困難,對於他們這些缺乏火器,還想要一戰而下的流寇,更是難上加難。
三日兩夜的激戰,城中守卒傷亡大半,東西兩城的軍伍同樣傷得不輕,由此激起的憤慨,唯鮮血才能平復。
德安府城本就似一隻殘破不堪的甕,守軍便是那甕中之鱉,再如何掙扎,漁翁把手伸進甕中,至多也能咬他一口。
可偏偏就是這一咬,把漁翁惹怒了,結果只有甕破而鱉亡。
城中煙霧升騰起來,隨風一吹,遮擋了視線。
楊開也不再看了,折下山來,翻身上馬隨軍行去,蘇福安部急到城下,將死戰、逃竄、追擊的官卒、百姓包裹起來。
先前攻城,四方皆為流賊所阻,直到流賊大舉進城,亂中生機,他們才找到機會逃竄出來,士卒將其圍起過後,驅起沿城跑去,城裡亂軍混戰之中,難保沒有漏網之魚。
楊開來到城下,下令蘇福安部暫停在府城之外,不得進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楊開所以壓制蘇福安部的進城時間,一來是給足城中的軍隊自我發揮的實踐。
二來,也有以此來激勵這支新編之軍,也是給他們立規矩的意思。
最後還考慮到,無論是誰,辛苦破城之後,被友軍上來瓜分了軍功都不會開心。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當然希望自己的部下的這支軍隊能夠嚴守軍紀。
但放眼任何時代的每一支義軍,能做到破城之後,對城中居民秋毫不犯的寥寥無幾。
無論哪個朝代,義軍多有城民作糧,以人為畜的心理,按照楊開先前所定軍紀,入城之後麾下計程車卒,多殺軍戶、搶掠苦民,已經是他們極大的寬容。
畢竟對於壓榨他們已久的那些地主、鄉紳、大戶,都是心中積憤已久的,甚至不少的人以此為動力,尋求快感。
這世道無論是官是賊,都窮怕了,也餓怕了,他們沒時間去思考什麼民族大義,只想在這殘酷的世界活下去。
這種環境中,手無寸鐵的蒼生黎民就似野草一般,無論落到的誰的手中,只是稍有不順眼的,就難逃刀斧砍身的下場。
楊開同樣陪著蘇福安部,悄立城下,只是感慨萬千。他在城中聲勢漸薄時策馬領兵進入其中。
夜色蒼茫,火把通明,近萬的人馬迤邐遍了德安府城。
一夜間不得歇息。
楊開入得城來的第一步,就是整頓秩序,佈置防禦,而後遣派人馬守城、巡夜、撫民,肅整軍紀,特令既然殺戮已止,便不得再生擾民之事。
他們用的還是攻陷信陽城的那一套,對於破城之後,尚未來得及處理的,當地的官吏、豪門,一一上門“拜訪”。
而後絡繹不絕地押往楊開進駐的官衙堂前,官吏不降的,砍頭示眾;願意降的,先找一處關起來領人嚴加看押,熬他們一陣,視情況再給予決斷。
關於那些商戶手中掌握的田地家產、金銀儲糧,一併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