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擔心周圍的人發現異樣,陳曦別過臉去閉眼假寐,卻在心裡不斷回憶起那段難以忘記卻又被塵封的往事。
她真的回來了,並且回到了1977年9月11日,那個她毅然決然離婚回城的日子,也是她半生孤苦的開端。
記得還是在1969年的冬天,那是外公外婆被下放到農場的兩年後,陳曦也不得不被迫下鄉。於是,在1969年的年底,陳曦從申城輾轉來到了贛江省信陽公社紅旗生產隊,成為了一名插隊的知青。
那一年,她17歲。
嬌生慣養的富家女孩背井離鄉來到貧困山村,日子過得可想而知。雖然有陳家的老管家和外公外婆的門生故舊暗中資助,但在特殊時期,擔心被有心人抓住把柄,陳曦並不敢明目張膽地使用錢物,所以這些幫助也就顯得十分有限。陳曦又是個不願求人的倔強性子,只能每天咬著牙苦苦支撐,在鄉下的日子愈發艱難。
正是在這樣的灰暗日子裡,她遇到了她的丈夫,秦蕭。
確切的說,現在應該叫前夫才對。
想起時年20歲的秦蕭,還是個冷冽沉默的少年。他長相俊秀卻有一下巴彷彿永遠刮不乾淨的青澀胡茬,他身材高大,有著寬厚的肩膀和挺直的背脊,人卻異常瘦削,稜角分明的臉上由於過分清瘦顯得眼睛很大,眸光銳利,格外地吸引人。
陳曦記得,她剛認識秦蕭的時候,是她第一次參加生產隊的集體勞動,那是春耕剛剛開始的時候,天氣依舊寒冷,站在泥濘的地裡,不消一刻鐘,陳曦便凍得腿腳冰涼,腿上一陣抽痛,陳曦腳下一個不穩便摔倒在地,而後,一隻骨節分明、手指修長的大手便出現在她的面前,陳曦不禁一愣,抬眼便對上了秦蕭的目光。
少年真誠熾熱的目光還來不及用平日裡的冷漠來掩藏,帶著一股心疼,只那一眼陳曦便記住了他。
後來時間邁入七零年,局勢愈發緊張,陳曦不得不在鄉下結婚,才能免受波及。
於是,陳曦就想到了秦蕭,慶幸的是秦蕭也沒有拒絕。
就這樣,順理成章地,二人結成了夫妻。
婚後,秦蕭對她異常寵愛,漸漸地,陳曦也愛上了這個能夠在苦難中為她撐起一片天的男人。
兩年後兩人生了一個女孩,取名子寧,出自《詩經·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寓為平安、寧靜之意。
陳曦一直認為她和秦蕭的感情是先婚後愛,是特殊年代的相互扶持、相濡以沫,但直到前世秦蕭臨終前,她才知道,秦蕭對她的愛遠不止如此,然而她卻錯失了這一份濃烈熾烈的感情,直到斯人已逝,才追悔莫及。
好在,現在她又回來了,雖然老天跟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讓她回到了大錯已然鑄成的這一天,但她還來得及挽回。
畢竟,在這一天,女兒還沒有因為被村裡的小孩兒嘲笑「沒孃的孩子」,氣得哭跑到村口找娘,不慎落水,泥水嗆進氣管,發起了高燒,雖然勉強撿回一條小命,卻落下了慢性肺炎,小小年紀便受病痛折磨。
婆婆沒有因為受了刺激導致中風偏癱,公公也沒有鬱鬱而終,丈夫也沒有被家庭的重擔壓彎了腰,只能麻木地拼命賺錢,不斷透支虧空自己的身體,導致英年早逝。
一切都還來得及補救,陳曦下意識地握緊拳頭,暗自平復內心翻湧的思緒。
記得前世,在同樣的一趟列車上,她滿腦子想得都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她不惜跟愛人離婚,拋棄孩子,也要回城。原因一是作為陳家唯一的繼承人,陳家的名譽恢復後,她必須回來處理外公外婆的身後事,並接收陳家的祖產。二是因為,也是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她認為只有回城,才有機會脫離農門,讓丈夫不用一輩子在土裡刨食,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