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好好的,都毀了(第1/2 頁)
“小曦,我知道哪家做瓷器做的挺好,咱們到時候就去定製!”閆群雄滿心都是興奮,“就咱們村子。
吳阿婆!
他兒子做的燒瓷器可活靈活現了。
聽說吳阿婆一家是從彎彎偷偷歸鄉的,一路上吃了好大的苦,命都差點丟了。”說到這裡,閆群雄又忍不住唏噓了。
那個年代被帶去的不少,但能夠從彎彎回來的反而少!吳阿婆一家算是運氣好的。
這吳阿婆的兒子和孫子啊,就為了吳阿婆,特意跑回來了,那幾年又讓幾人幫的關棚子了。
這一關啊,就是整整五年。
其實他這心裡也不確定人家還會不會燒瓷器了?
想到這幾年慌亂的日子,全家人都忍不住嘆息,好好的人才都讓這樣毀了啊!好在如今開放了。
一切政策又開始明朗了,又是一個好的開頭。
“吳阿婆家啊,是個好的!”沉默半晌,劉更生也是嘆息不已,說起吳阿婆,那也是個傳奇。
一個女人家家的,不容易啊!
好好的書香門第讓整的啊,家破人亡,後來嫁給村子裡的泥腿子,那泥腿子別的能耐沒有,燒的一手好瓷器。
吳阿婆的兒子,五歲就跟著燒瓷器了。
憑藉著這手藝也過了好幾年好日子,哪知道啊,接下來就是炮火連天的日子,這不就讓抓了壯丁。
十三歲的吳小柱從此一去不返。
吳阿婆的男人也是那一年病逝了,這日子就越發的艱難。
據說吳小柱後來就跟著大部隊去了彎彎,這一去就是十多年,再後來他又帶著十五的兒子從彎彎跑了回來。
還沒怎麼著呢……又讓人抓了關棚子。
這一來一去的,連兒子吳遠明都二十歲了。
早些日子劉家可不敢找吳阿婆一家,畢竟吳阿婆這一家成分複雜,誰沾上半點,不死也要脫層皮。
如今不一樣了,她們也希望自己能從中幫襯些許。
“小曦啊,你看行嗎?”劉更生最後問道。
聽著這‘故事’,謝晨曦心酸不已,隨後道,“可以可以,現在啊真不一樣了,他們這些手藝人,
若是能抓住機遇,肯定能發家致富的!”
“那行,明兒個一早我們就去找吳阿婆!”劉更生拍板決定了。
定下這事情,謝晨曦的心裡安定了不少,夜間小兩口也嘀嘀咕咕了許久,她更知道吳小柱的來由了。
“真是可惜了。”劉景森嘆氣。
“他還年輕,若是真有本事,其實還是可以繼續搞科研的,他去彎彎的時候還年輕。
在那邊上學,在那邊工作。
是科研人員!”劉景森把這一層關係說了出來。
只是這話村子裡的人知道的少,惹得謝晨曦又好奇了,“既然大家都不知道,你怎麼知道的?”
“五年啊,棚子裡五年!”
劉景森看了一眼謝晨曦,“你當我高中成績怎麼這麼好的?他啊,是我的老師,是我的恩人!
當初他偷偷的教遠明的時候,順便也教我了。”
要不是吳小柱偷偷的教他,就憑藉村子裡那三瓜兩棗的,還有什麼好說?
更何況那些年,想念書都難。
“我也只是一時不忍,偷偷的給他們送了紅薯,也偷偷的照顧了吳阿婆些許,其實說起來我付出的不多。
是老師教的多!”劉景森慎重道。
“那可不是這樣說的,那年頭你這是冒了很大的風險,他則將自己的知識教給你。
如今也說不上誰付出的更多。
只能說兩個善良的人,互相成就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