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這手法也太逆天了吧!(第1/3 頁)
想要不粘鍋,高溫是關鍵。
在十七世紀中期,一個叫萊頓弗羅斯特的德國醫生髮現,在一把燒的通紅的鐵勺上滴上一滴水珠,水珠竟然懸浮了起來。
後來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後發現,當水滴接觸熾熱的鐵板時,會在底部形成一層水蒸氣。
這層水蒸氣就像是氣墊船一樣,可以將水滴與鐵勺隔開,從而讓水滴懸浮起來。
後來科學家就將這種效應命名為了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不過,雖然這種效應在十七世紀中期才被命名,但在古代,人們早就已經發現了它的奧妙,並且加以利用了。
只要是含水份的物體,就能形成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在古代,很多宗教、民俗儀式上,都會有人進行赤腳在炭火上行走的表演。
不明白其中奧妙的人,會覺得那是神蹟。
但其實那是因為表演者的腳上有水分,比如汗水,或是提前沖洗過。
在踩上滾燙的炭火時,高溫會迅速蒸發水分,形成一層水蒸氣的氣墊,隔絕高溫。
所以,表演者只要不是長時間的停留在炭火上,一般都是不會受傷的。
類似的情況在現代社會也經常能看到。
鍊鋼廠的工人可以用手拍打上千度高溫的鐵水,而不擔心被燙傷。
實驗室人員可以徒手觸控負兩百度的液氮,也不會被凍傷。
這都是因為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至於國人,最早發現這一現象的人,就是廚師。
但古代廚師們並沒有將其歸納為科學理論,而是當做了一個炒菜不粘鍋的技巧,流傳了下來。
這個技巧,就叫熱鍋涼油。
短影片平臺上經常能刷到一些賣鍋的博主,為了演示自己的鍋不粘,於是往燒熱的鍋裡打生雞蛋。
那雞蛋不但不粘鍋,反而被博主晃動,在鍋裡飄來蕩去,彷彿腳底抹了油。
這其實是因為雞蛋裡的水分被燒到高溫的鍋底蒸發,形成了一層氣墊,隔絕了雞蛋和鍋底,所以當然不會粘鍋。
這也是萊頓弗羅斯特效應的體現。
想要形成萊頓弗羅斯特效應,容器的溫度就得加熱到萊頓弗羅斯特點以上才行。
粗略量度下,水的萊頓弗羅斯特點是193°c左右。
所以李逸才會把鍋加熱到兩百度以上,就是為了能夠產生萊頓弗羅斯特效應,從而在不粘鍋的情況下做出炒飯。
但如此高的溫度,即便隔著抹布,炒鍋也還是很燙手的。
而這就得看廚師的專業技術了。
馬師傅注意到,李逸握著炒鍋的手,手指並不是完全握住鍋耳的。
他在推鍋的時候,用的是大拇指,中指和無名指。
在拉鍋的時候,他用的則是大拇指,食指和小拇指。
也就是說,他在顛鍋的時候,是在不停變換手勢的。
他每次只用三根手指來完成動作,這樣可以讓他始終有兩根手指可以降溫,不至於被鍋的高溫燙傷。
這一招看得現場所有廚師都瞠目結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這小子居然只用三根手指顛勺?
還顛得這麼舉重若輕?
他的指力得有多強?
李逸不知道自己的指力有多強,但他試過,可以用一根手指把自己吊起來。
這是他在夢境空間裡練出來的苦功。
“師傅,這也太牛了!”
剛剛去幫李逸拿東西的幫廚湊到了馬師傅的身旁,低聲驚歎:“這炒功我一輩子都練不出來。”
馬師傅沒說話,他沒好意思開口,因為他自己也練不出來!
他現在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