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5 頁)
誰也沒指望這會是一部讓影評人激素飆升的電影。
但確實是一部合格的勵志片。
記者和影片人基本上敲定了回去怎麼寫稿子和評論的思路。
接下來劇組接受了短暫的採訪。
丹尼爾理所當然被問到了近日的傳聞。
“當然,我就是比利·鮑勃的飾演者。”丹尼爾只是簡短地回覆了一句,其他人也並未說什麼,記者們不可能為這個八卦耽誤採訪時間,只好揭過,不過不少人都在內心記下一筆。
……
從希爾頓回到家已經是接近凌晨了,布萊恩帶著成員們去喝了一杯,當然不足年齡的丹尼爾只能喝果汁。
美國二十一歲才被允許喝酒精飲品。
而報道在第二天就會出來,但更重要的影評人評論則會在接下來的數週內陸陸續續地出爐,除了這些到現場的影評人之外,還有全國各地的一些知名影評家都會得到數字複製,他們的評論則還要更慢一點,這樣在電影上映前,就能一直保持熱度。
庫薩第二天大早上就闖進丹尼爾的租屋。
“丹尼爾面對疑問語焉不詳。”——《洛杉磯時報》。
“埃隆?”
“不,是首映禮那天請來的報紙。”
這是第一家對比利掉包事件報道的大型媒體,儘管和《紐約時報》那種龍頭相比還是個小個子,但比之前的不知名小報的級別又要高不少了。
也不知道這個新聞是不是觸及到了主編的敏感點,居然有好大一塊版面,丹尼爾減肥前和減肥後的圖片都非常清晰。他們甚至請了面部識別專家來辨認五官是否屬於同一個人,這些專家顯然還是有真材實料的,他們都認為兩者是同一人,不過洛杉磯時報還是在最後留下一絲餘韻,“但主創團隊的沉默和丹尼爾本人的語焉不詳還是讓人不得不感到迷惑。”
庫薩和丹尼爾為他的糟糕新聞上了大型媒體浮誇地慶祝了一下。
除了關於這個新聞的報道,其實丹尼爾也不乏其他的評價,而且都相當正面,不過或多或少都會帶一句,“如果確實是‘比利’的話”。
比如《加利福尼亞早報》,“就演員的表演而言,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除了奧斯卡影帝喬恩·沃伊特不符合身份的‘相對精彩’表演,就只有飾演比利·鮑勃的丹尼爾·桑德勒讓人眼前一亮了,在幾場和喬恩的對手戲裡,丹尼爾幾乎不落下風。當然,如果他確實是‘比利’的話。”
“我們需要把握好宣傳的程度,及時把照片放出去。”幾份頗有影響力的報紙都或多或少地提到這條新聞。
隨著影評人的評論慢慢出爐,丹尼爾的表演也被多次誇獎。
加之掉包傳聞的進一步傳播,丹尼爾在imdb上超過了保羅,位列六十一位,僅比五十四位的詹姆斯低一點點。
正當片方以為這種熱度將維持到正式上映的時候,兩個意外讓僅有幾天就要上映的《校園藍調》享受了一把熱門電影的待遇。
羅傑·艾伯特在自己的專欄上刊登了關於《校園藍調》的影評,給了三顆半星。
這是什麼概念,《教父2》只得了他三顆星。
儘管羅傑的評星總是不靠譜,但他在電影評論界浩瀚的影響力還是讓人震驚,他的節目搭檔希斯克生病以來,這位舉足輕重的影評人的健康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和擔心,事實上,他也確實大幅度較少了外出看片的行程,基本只在芝加哥出席試映禮。
《校園藍調》得到他的關注讓人意外,評論裡說“這部片子為暑期的少年們貢獻了一部輕鬆但足夠有含義的電影,你不能讓孩子們只能透過去看大衛·芬奇來學習什麼道理。”
羅傑幾乎沒有提到演員,評論也非常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