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看完以後,莫雨笙側頭看著坐在邊的小榻上翻著英語書的陶天。等陶天注意到莫雨笙的視線,抬頭看他。兩人的視線相遇,莫雨笙說:“我彈給你聽?”
陶天收起英語書,點頭。
莫雨笙走進角落裡的鋼琴,翻開琴蓋。按了一下琴鍵,清脆的音符就跑了出來。
兒童鋼琴的琴鍵比之正常的鋼琴要少一點,因為兒童的手沒有那麼長,所學習的曲子音區跨度也不會很大。這一次莫雨笙選的曲子是莫扎特的第十號c大調鋼琴奏鳴曲,奏鳴曲是樂器音樂的寫作方式,就是樂器發出聲響。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奏鳴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稱“奏鳴曲套曲”。由3、4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用1件樂器獨奏或1件樂器與鋼琴合奏。
莫扎特的第十號c大調鋼琴奏鳴曲就是典型的奏鳴曲套曲,一共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中速的快板,第二樂章是如歌的行板,第三樂章則是小快板。
莫扎特的音樂在所有的大家中是最為特殊的,有人說莫扎特的音樂是最單純、最自然、最優雅、最寧靜的音樂。但莫扎特的音樂中帶有很強的即興性,他的曲子渾然天成,沒有辛苦雕琢,反覆沉思。而他的鋼琴奏鳴曲很多都是他直接在鋼琴上即席、即興演奏,然後才找時間憑記憶抄錄下來。
這麼信手拈來的曲子天真的很,卻也是單純自然到極致……
陶天歪著頭看著莫雨笙,這樣的莫雨笙讓他感覺到有些陌生。在陶天的印象中,莫雨笙是呆呆的,天真到愚蠢的。沒想到,莫雨笙在彈琴的時候竟然會是另外一幅模樣,眼睛放光、渾身洋溢著愉悅和寧靜的氣息,但更多的是……運籌帷幄?簡直就是判若兩人!
西方的調性音樂在巴赫手中確立,然後海頓和莫扎特進一步給了不同調不同的個性。f大調通常比較閒適優雅,g大調稍稍頑皮些往往配上快一點的節奏,降b大調則是莊嚴穩重的,而c大調則是光明開朗的。
光明開朗的c大調有種……在陽光底下肆意歡笑的暢快。
而第十號c大調鋼琴奏鳴曲就是如此,旋律清晰流暢,節奏活潑明朗。第一樂章一開始便是c大調,中間轉為g大調,奏後在重複原來的第一部份並轉回c大調。而第二樂章的慢板旋律則是讓活潑稍稍沉靜,頗有午後休憩的舒適感。第三樂章雖同時c大調,卻是最活潑、最有活力的樂章,快速的琶音不斷出現在樂章中。而第三樂章和跟第二樂章一樣,結尾也都消失了。或者這便是最好的結尾——永遠沒有結尾,讓人忍不住沉浸在那朗朗明日。
雖然一共有三個樂章,但全程所需要的時間卻不長,也就二十分鐘左右。
莫雨笙收回放在黑白琴鍵上的手,問陶天:“小天哥哥,你覺得如何?”
陶天只說:“我覺得很舒服,很好聽。”說完,又覺得是不是有些不妥。畢竟他一個外行人,什麼專業術語都不知道。
莫雨笙點頭,說:“是嗎?那就太好了!”
陶天疑惑,“呃……你不嫌棄我的……”評論?在陶天印象中,藝術家總是孤傲的。很有種……你要是覺得我的作品不好,那是你不會欣賞沒陽光,不是我不好的萬般皆下品,唯有順我者高的意味。就像是那什麼高山流水,陶天都會疑惑,那個俞伯牙認為別人不配聽他的音樂,難道跑到了深山中,就有人懂了?雖然後面確實出了一個鐘子期,但陶天覺得一個樵夫聽得懂陽春白雪也是奇葩……
莫雨笙就說:“在國外,音樂有許多的表達方式。一陣鶯啼、一陣蟬鳴,或許就譜出一段音樂,或俗或雅,只要能夠入耳的,讓人感覺到身心愉悅的便是好的音樂。”相對比而言,華夏的藝術圈實在是太過排擠外人,一下子就將圈子訂得太高階了。不能聽的人望而生畏,而能聽的人又不一定會聽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