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文三貴道:「爹別這麼說,都是一家人。」
陳三娘道:「現在這麼分挺好的,我們都很滿意。」
文太爺:「我說的不是這個,我是說大嫂這些年一直佔你們的便宜還不自知,往後沒了你們,我看她們的日子怎麼過!」
文三貴是個性情憨厚的老好人,說道:「爹你放心,分了家我們還是家人,大哥那邊我會照顧的。」
文太爺看著文三貴,發自肺腑道:「三貴啊,爹真希望你才是我們家的長子,你大哥和大嫂……」
文太爺搖了搖頭,無奈笑了笑。
陳三娘勸慰道:「爹不用這麼說,我們以後該怎麼樣還怎麼樣,等我們日子好了,把新房子蓋起來,你和娘過來和我們一起住。」
文太爺看著陳三娘點了點頭,連說了幾個好,最後把目光放到文靖安身上。
「靖安,你要念書?」
文靖安道:「是的爺爺。」
文太爺:「好,咱桃河村自古以來就沒有讀書人,也就村長會寫幾個字,你去唸書人家會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不過你不用放在心上,書上的道理爺爺不懂,不過爺爺種了一輩子地,不想兒孫世世代代都種地,你們年輕人去做些不一樣的,你就去唸書。」
文靖安應了下來,文太爺又交代了幾句,天色漸黑,這一夜過去之後,明天桃河村的大事就是文太爺家分家了。
第5章 進學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第二天一大早,文大貴便把村長請到了家中。
按照桃河村分家的慣例,文家請村長吃了朝食,隨後由家主文太爺牽頭,領著三個兒子和村長去丈量自家田地,父子兄弟商量好如何劃分之後,由村長寫下三份分家的契書,親兄弟明算帳,三兄弟都要在上面簽字畫押,文太爺和村長也摁了手印之後,這個家便算分成了三戶,其中文太爺和文太婆算入長房戶頭。
由於昨晚文靖安已經把大伯母安排得明明白白,再加上大伯母自己日夜盼著分家,在良田劣田、好地壞地等等問題上她倒沒有再鬧,而且住房也是給她們長房最好的,除了田地和房屋這兩項大頭,文家也沒什麼好分的了,因此分家很是順利。
文靖安這邊也是起了個大早,文三貴等人出去丈量田地時,文靖安便和陳三娘去收拾打掃老房子,二伯母知道老房子那邊柴火多,也帶著安安和兩個兒子過來幫忙。
一通拾掇,到了中午,總算有個乾淨能住人的「新家」了。
老房子一共三間,中間用作「廳堂」,左邊是文三貴和陳三孃的住所,右邊一間歸文靖安所有。
雖說是破舊了點,屋頂、牆壁和籬笆都得加以修葺,但好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院子小廚房什麼的都不缺,關鍵是遠離了大伯母那種心理病人,得到了一個專屬自己的清淨的住處,這在當下這比什麼都重要。
至於其他一些瑣碎東西,文靖安簡單收拾了衣物鞋被之類生活物品,當然那三本書肯定要帶走,另外陳三娘昨天和他從蓮花鎮買回來的二兩礦鹽,他特意自己收了起來另作他用,連陳三娘和文三貴都不知道,她們只認為是大伯母私吞了,相反大伯母也會認為是她們帶走了,因為鹽是陳三娘用孃家私錢買的,她也沒臉過問。
到了傍晚時分,一家人按照規矩吃最後的「散夥飯」。
飯桌上自然是氣氛凝重,文太爺拉著臉不說話,其他人都不敢開口,一頓飯草草吃完,文靖安一家三口便要走了。
大伯母那家子當然沒來送行,文二貴和二伯母一家倒是送出了門口,安安更是抱著文靖安不放,委屈巴巴道:「安安不想小哥哥走。」
文靖安摸了摸她的小臉蛋:「小哥哥家就在村口,安安隨時都可以來找小哥哥玩兒。」
安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