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文家的第二代,文大貴和大伯母馬氏生有兩子兩女,文二貴和二伯母李氏生有兩子一女,文三貴和陳三娘只生了文靖安一個兒子,文靖安也是家中最小的一個男孩,因此剛才文二貴和二伯母的那個小女兒才叫他小哥哥。
單從人口上來看,文家著大家子也算人丁興旺,不過實際上文家並不富裕,現在家中有十六口人卻只有九畝薄田外加幾畝旱地,放在豐收年份能有些盈餘,可一旦老天爺鬧脾氣,全家人都得勒住褲腰帶過日子,普通年份每日都是清湯寡水,一年難得見一次葷腥。
文靜安深感這一家子的不容易,特別是原主的親生父母,這些年為了原主可以說是傾盡一切,文靜安腦中不斷湧現文三貴和陳三娘連夜背著他去看大夫的畫面,作為前世的孤兒,文靜安從未感受過父愛母愛,此時卻在陳三娘夫婦身上得到了濃濃的關懷和感動。
既然穿過來了,先不管是男是女,反正都得好好活下去,起碼不要辜負原主這對好心的父母。
文靜安與文靖安,一字之差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幸芯子還是自己,文靜安決定以後就用文靖安這個名字,慢慢適應自己的新身份。
打定主意之後,文靖安動了動唇,向陳三娘弱弱道:「娘」
陳三娘酸著鼻子點頭:「哎,娘在,娘在。」
文靖安:「娘,你不要再哭了,你再哭靖安也想跟著哭。」
陳三娘心都要化了,趕緊抹了抹眼角,回道:「不哭,咱娘倆都不哭。」
這場面即便是大伯母都看得心裡不是滋味,其他人心裡都有些發酸,都知道這對母子這些年不容易。
文靖安為了讓眾人放心,又說道:「娘,我感覺好多了,我想吃點東西。」
陳三娘一聽,忙向跑到門口要去請大夫的文三貴道:「你去煮碗粥,多下些米,靖安兩天沒吃東西了。」
文三貴聞言趕緊往廚房跑去,文太爺終於鬆了一口氣,說道:「好了,想吃東西就沒問題了,吃了東西身子就有了力氣,老大媳婦——」
大伯母老老實實回了聲「爹」,文太爺繼續道:「家裡的雞蛋都拿給靖安,一家人要互相體諒互相扶持。」
大伯母心有不甘還是得聽公公的話,回道:「知道了,爹。」
文太爺叮囑了陳三娘一句:「孩子喝了粥儘量讓他下床走動走動,老躺著反而不好。」
陳三娘謝過文太爺,文太爺沒再說什麼,既然文靖安醒了,屋子裡的人相繼離開,最後只剩陳三娘和那個一直趴在床邊的小女娃。
小女娃看人都走了,這才悄悄從懷裡摸出半塊餅子,用她的小手遞給文靖安,小聲道:「小哥哥吃,這是我從大娘娘房裡偷出來的。」
文靖安看著這個小女娃,又好笑又感動,這小女娃是文二貴和李氏的小女兒,名叫文安安,是文家最小的孩子,今年才五歲,比文靖安還小三歲,雖然她上面還有兩個親哥哥,但歷來和文靖安這個小哥哥關係最好。
文靖安想到如果拒絕了安安的心意,可能會傷害到她那顆小小的心靈,因此把餅接過來,摸了摸安安的頭,說道:「小哥哥謝謝安安的好意,不過下次要記住不能再偷東西了,小孩子偷東西總是不對的。」
安安連連點頭,當她看到文靖安咬了一口她偷出來的餅子,開心笑起來,露出一顆小虎牙。
陳三娘捏了捏她的小鼻子,告誡道:「老跑大娘娘房裡,當心她又打你。」
安安勇敢道:「我才不怕她!她是壞人,不給小哥哥錢治病。」
文靖安在旁邊看著這位「母親」和「妹妹」,心裡湧上一陣陣感動,這或許就是親情吧。
不多時,文三貴的粥也熬好了,這位向來老實寡言的糙漢子小心翼翼捧著碗,不斷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