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第1/2 頁)
爾後,海軍陸戰第3師和步兵第77師,晝間在艦隊的召喚火力的支援下,夜間在艦隊的擾亂射擊和發射照明彈的支援下,並肩向北部地區進攻。8月10日,美軍宣佈已經控制關島。當然,該島也和塞班島、提尼安島一樣,還有一些殘餘部隊未被殲滅。
馬裡亞納群島登陸戰役的成功,說明美軍進行登陸的作戰能力已有很大提高,對提尼安島的進攻,證明美軍的行動具有驚人的靈活性。顯然,中太平洋部隊所採用的這種由艦到岸的登陸作戰方法,已經達到了相當完善的程度。美國艦隊在關島登陸作戰中的支援行動也是相當成功的。
可是,我們必須看到,在關島突擊上陸之前美軍已經持續進行了數天的預先火力準備。而在塞班島登陸只進行兩天的火力準備是遠遠不夠的。兩天的火力準備只能為突擊上陸創造有利條件,不能使一個海島和海灘完全陷於孤立狀態。可是,在歐洲戰場,艦炮火力準備時間最長的不過是幾個小時而已。這是因為那裡擁有發達的陸路交通,可將抗登陸部隊迅速集中到登陸地域加強防禦。從1944年裝備部隊的武器來看,當時還沒有可以迅速摧毀堅固設防陣地的手段。
在進攻南馬裡亞納群島的戰役中,美軍戰死5000餘人,日軍戰死近60000人。馬裡亞納戰役後,日軍失掉了通往加羅林群島的航空中繼站;而美軍則取得了繼續西進的後勤基地以及潛艇基地和航空基地。美軍在馬裡亞納群島建立潛艇基地,便於破壞日本本土與南方資源地之間的海上交通線;在馬裡亞納群島建立航空基地,就可使b-29型遠端轟炸機轟炸東京附近的工業地區。對日本來說,馬裡亞納群島的失守是結束這場戰爭的開端。但是,盟國的決策人物並未意識到這個問題。許多人看到,日軍甚至在處於絕對劣勢的絕望情勢下也不投降,塞班島的日本平民百姓寧可集體&ldo;玉碎&rdo;也不當俘虜,因而他們得出結論:只有在日本本土直接登陸,並滅絕日本的軍隊和國民,才能征服日本。
這種設想是不正確的。日本天皇和其他當權人物清楚地知道,日本必須迅速投降。東條內閣垮臺後,由鈴木貫太郎組閣的日本政府,本應領會天皇的意圖,早日進行和平談判。但是,日本軍事傳統的束縛和怕丟&ldo;面子&rdo;的顧慮使日本當局在爾後的整整一年的時間裡,沒能為結束戰爭而採取必要的步驟。從盟國方面來說,早在1943年初,羅斯福總統和邱吉爾首相就在卡薩布蘭卡會談中對日本提出了無條件投降的要求,這就無法再提什麼條件作為談判的基礎了。
進攻菲律賓的前奏
當斯普魯恩斯、特納和史密斯等人正忙於進攻馬裡亞納群島時,尼米茲從南太平洋把哈爾西調來,命令他接替斯普魯恩斯指揮中太平洋部隊,以便騰出手來擬制即將到來的菲律賓登陸作戰計劃。為了作好進攻菲律賓的準備,尼米茲希望哈爾西指揮的部隊於1944年9月15日前,佔領帛琉群島的佩勒劉島(位於西加羅林群島)及其以北的恩古盧島、烏利西群島和雅浦島,並在那裡建立前進基地和後勤基地。
此外,還責成哈爾西支援麥克阿瑟西南太平洋部隊準備實施的下列作戰:9月15日進攻紐幾內亞島和棉蘭老島之間的摩羅泰島,10月15日進攻摩羅泰島與棉蘭老島之間的塔勞群島,11月15日進攻菲律賓群島南部的棉蘭老島,然後於12月20日進攻菲律賓中部的萊特島。至於在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登陸的時間,將視上述幾次登陸作戰的進展情況和速度而定。
以上就是對日作戰的基本計劃。但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尤其是海軍作戰部長金將軍,對經由菲律賓群島向日本接近這一作戰方案的正確性抱有懷疑態度。採用這種一步一步地向日本接近的打法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而且一定會使戰局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