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1/2 頁)
商,有好也有壞。
有奸,也有誠。
張落,便是這種值得結交的好商,誠商!
第十五章 陶瓷罐
因為要製作水車,今天下午早早的就收攤回家了。
阿秀帶著阿寧、楊承,趁著下午還有點時間,就回了趟孃家。
回孃家,倒沒什麼講究,因為阿秀的孃家,也就是楊大爹楊大媽的住所,離李初這邊也不過是幾裡的路程,而且楊大爹和楊大媽也已經過世了。
孃家的那棟房子裡面現在沒人在住。
阿秀這次回孃家,主要是來感謝一些叔叔伯伯,同村的其他姑姑嬸嬸們。李初昏迷這一個月中間,好多叔叔伯伯都來這邊給阿秀送了一些吃食和錢。
而且,楊大爹去世後,阿秀大部分時間都是靠他們接濟。
如今賺到了錢,在鎮上買了許許多多的一些補品和吃食,在楊承和阿寧的幫襯下,一家一家的過去感謝。
這些吃食和補品花不了多少錢,今天那十兩銀錠子,阿秀給了李初,用來償還從張老財哪借的十貫錢,餘下的錢,雖然不多,但是也能讓家裡過上溫飽的日子了。
而且還有個日進鬥金的飯肆,阿秀對未來的生活越來越充滿了信心。
……
李初則在院子外的空地上,切割這顆大樹。
水車的構想,他先用數值在地上畫出一個一個數字,計算著切割面的大小。
待到天快黑的時候,也才將大樹分割,切成一個一個的小木塊,這是水車的原型,還未組裝的形態,等到明日,把它組裝起來後,再調整一些詳細的情況。
阿秀回來了,手裡提著一些青菜和雞子。
這些都是那邊村裡叔伯嬸嬸們給的,阿秀本不想拿,卻坳不過理。
天黑了,卻有一個不太好的事情發生了。
因為,下雨了。
雨水不大,但也不小,持續時間,卻是很長,前半夜都能聽到雨水嘩啦的聲音。
第二天早上,李初很早就去了鎮裡。
果不其然,由於昨夜一夜的雨水硬泡,地面都變的濕泥。
李初擺飯肆的那塊地,更加糟糕,一腳踩下去,鞋子上就沾滿了許多的黃泥。
小鎮的道路,是用青石磚鋪成,下雨天也不會濕泥。而李初選的這塊地,由於一直沒有建起房屋,而且也是鎮裡通往河邊的一處口子,所以這邊都是黃泥土路面。
不下雨還好,這一下雨,就濕泥不堪。
這樣下去,可不行啊,這種地面,那裡會有食客過來吃飯?
唯一祈禱的,希望臨近中午時,地面會好一點。
鎮子的南邊,有個民窯。
沒過河,因為滍水河河面寬度很快,儘管是鄭宛商道,這邊也無力去建造一條這麼寬長的大橋,以至於這邊,都是靠大船來回兩岸運送。
這個民窯,是在河道s彎的東南處,靠近河邊。
記憶中,這是個老窯,有百多年的歷史了,只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十多年來,好像沒有之前那麼的興盛了。
李初找到這裡時,這個窯廠的主人,一個五十多歲的大爺,正端著碗蹲在外邊喝著稀米粥,筷子夾著一根鹹菜津津有味的嚼著。
李初先是環視了下週圍,看到了五個大窯,其中,有四個窯邊看上去已經好久沒有人進去過了,剩下那個窯,此時也是歇火的狀況。
五個窯,這以後銷量增加了,這產量應該能跟得上。
方才在門口喝粥的這位老大爺,就是這個民窯的主人了。
昨天下午李初就打聽清楚了,這老大爺叫鄭瑜,乃是鎮上那劉大爺的一個親戚,家中有三兒子兩女,兩女都已外嫁,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