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更深的打算(第2/3 頁)
縱馬,疾馳而去!
翌日。
他把朝廷的旨意,與衙門裡的縣丞、縣尉等人說了。又命人去傳縣裡計程車紳、大保長等人。
按制。
民以戶為單位,一戶設一戶長;十戶為甲,設甲長;五甲為保(五十戶),設保長;十保為大保(五百戶),設一大保長。
平鳳縣有大保長44個。
這些都是田主大戶,少則幾十畝上百畝,多則數百畝上千畝!
都來了,卻沒有44人,只有38人。
另外6個,是依附於丁家堡的,都被抓了!
舉人2個。
一個有五百多畝田。
一個近二百畝。
舉人在全國也沒幾個。
大炎開朝以來,累計也就2500多個。
物以稀為貴,這些人在地方,都是德高望重之輩。
只要願意,可以入衙門做個小官。
與衙門裡的大人說的上話,都是同教中人,見縣令有座位!
在地方,影響力很大!
地方宗族之中,往往也擔任族長,或者擁有話語權!
他們的崇高地位,來自於國家科舉制度賦予他們的特權。
科舉制度中,中了秀才、舉人,有了功名在身,就有相應的特權。
在經濟上,秀才不但能免自身的賦算、差役、田稅10畝,還能有額外的2個免賦算與差役的名額。
秀才的特權有限,往往只能利益自家,所以對外人的吸引不大。
舉人特權比起秀才,就有了質變!
個人賦算差役自然免了,還能免田稅150畝;免30人賦算差役。
因為有這樣的經濟特權,所以,一旦有人中了舉人,自身田畝不多、戶中人丁不多的,便有空餘的免田稅、賦稅差役的名額,追逐利益之下,自然就有旁個民戶前去投獻。
舉人只要收取的錢糧,少於國家收取的,那麼對於別個民戶來說,就是合算的,相對有利的。
他們雙方就是共贏的。
失去利益的,是國家方面。
不過,對於國家來說,減少的利益,是微乎其微的。
一個舉人,所能帶來的特權利益,一年折算下來,在10兩以下。大炎開朝七十來年,2500多舉人,累計也就損失25000多兩。
他們還有法律上的特權。
讀聖賢書,有了功名,便位處在了八議之列。
如果犯罪了,要問罪,得先除籍銷名!
總而言之,他們的特權,來自於國家的賦予。
國家可以賦予,當然也可以剝奪。
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他們自然而然,也就需要維護國家意志!
人都到齊了。
張瑜嚴正的向他們告知了朝廷的旨意!
大炎是個大家庭,國民都是兄弟。
富裕的大哥,要援助窮困的弟弟。
皇帝是君父,也要愛護子民。
無非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一套。
這當然都是符合儒家正道的政治正確之詞。
誰敢說個不對?
那就是應該鎮壓的異端!
“太后因為這場大災,殫精竭慮,已經病倒了。”雖然不滿太后窮奢極欲,但是,此時仍舊要維護太后名聲,“索性皇帝陛下已經成年,可以親政了。”
“今上是位仁聖之君,體恤百姓,今年賦算,免除了。”
“今年的夏稅,朝廷也不收了!”張瑜緩緩的說道,下一句才是關鍵:“今年的夏租,也不能再收了!”
目光盯著眾人,眾人聽到這句話,臉色果然都是驟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