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吏部考核,歐陽倫獲得上等?(第2/2 頁)
霍!
這傢伙居然還得稱職!
這讓朱元璋有些意外。
為了維護大明的長期統治,朱元璋建國伊始便吸取前代教訓,制定了比較系統、更加完備的文官考核獎勵制度,以此對文官集團進行監控,加強皇帝的全力。
建國的時候,朱元璋經常與文官們,探討元統治的經驗和教訓,認為元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其統治後期文官隊伍龐雜冗濫中央、地方機構重疊,遇事互相推託,辦事效率極其低下,更嚴重的是仕風不正,貪汙納賄成風。
朱元璋堅定認為元朝的覆滅與奸臣亂政有很大關係,若不使大明王朝重蹈覆轍,要達到社會穩定、長治久安,就迫切需要制定合理的文官考核與獎懲制度,加強對文官集團的管理和約束,以此達到吏治的清明。
洪武元年,朱元璋便命中書省,要求各府州縣官,著手製定文官考核制度。洪武二年,朱元璋便下詔,要求府州縣文官三年任滿時,到吏部接受考核核其賢否而黜陟之,主要針對的是地方官。
吏部依據三年來地方主官的功過分為稱職、平常、不稱職,即為上、中、下三等,稱職者擢升官職,平常者維持原來官職,不稱職者進行降黜。
所以獲得“稱職”這一評價,就說明起為官屬於上等!
朱元璋再次回憶起他去開平縣的場景,若是按照“六事”考核的話,即學校、田野、戶口、賦役、訟獄、盜賊,平坦的水泥路、百姓安居樂業、和諧祥和、市場活躍
這小子評個“稱職”還真是一點不為過。
哎,那是吏部並不知道歐陽倫這小子有多貪。
或許這就是有能力的貪官!
忽然,朱元璋突然有些好奇,歐陽倫如此能幹,開平縣上交的稅賦應該有很多,於是便開口問道:“你可知歐陽倫主政開平縣這三年,開平縣的稅賦翻了幾番?”
“幾番?”蔣瓛被朱元璋問的這個問題,懵了。
“難道不是幾番,而是幾十番?”朱元璋也懵了,不過他在開平縣看到的情況,幾十番也不是沒有可能。
蔣瓛有些尷尬道:“回陛下,屬下察覺吏部、戶部資料,歐陽倫主政開平縣第一年,秋糧、夏稅以及其他稅錢合計白銀五千六百三十二兩,第二年稅錢合計為五千七百兩,第三年稅錢合計為五千八百兩。”
“等等。”朱元璋愣了愣,有些不確定的問道:“你說開平縣一年的稅錢只有五千六百三十二兩???”
“對呀!”蔣瓛繼續道:“陛下,屬下查過,這開平縣屬於邊陲縣,經濟不發達,五千兩屬於正常情況。”
朱元璋翻了個白眼,暗道伱要是去看看開平縣就不會這樣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