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大點的屋子,最好能有個稍大點的院子,一家人也好活動活動。
村中也有一兩間閒屋,風吹雨淋的頗顯破敗,不修葺一番根本不能入住,這也罷了,卻都只有一兩間,明顯不夠他們住。
回村的頭幾晚,是在村中幾個老輩人家借住的——這幾個老輩人幼時認識聶大將軍的父親,聽說兒時朋友的孫子輩落魄,都熱情的邀請他們來自己家裡住,等房子弄好了再搬過去。
只是大家都不是多寬裕,顧還卿也不好讓這麼多人白吃白住人家的,可給銀子人家又死活不要,推來推去的也不好看。
無奈,次日一早,顧還卿便讓珩叔和澤叔父子起了個大早,借了人家的兩輛牛車,拿了銀子去二十多里開外的縣城置辦了些米麵,雞鴨魚肉和點心,以及酒水和布匹一類的東西,裝了滿滿兩大牛車,跑了兩趟,運回來送給村裡人。
銀子她手裡暫時還有,慕聽濤離開時,在銀莊裡給她存了幾張銀票,以備她不時之需,又擔心她倔犟不收,便一直未跟她說。直到她決定離京,慕家的一位老僕人才敢把銀莊的存票送來給她,說是幸不辱命。
彼時她正缺銀子——聶傢什麼都沒有了,連皇上和姬非晚賞賜給她的財物也沒保住,統統充公了,害得她以為自己要賣藝為生了……故而她也沒有矯情,心裡想:等以後她賺了銀子,雙倍的還給慕聽濤。
之後列御火送行的時候也是送的銀子,慕明月不僅送了五十兩銀子,還送了一些首飾和衣物給她,她只收了銀子,其它沒要。
一家人開銷大,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離不開銀子,比如一路上租車、住店、打尖,因水土不服引起的頭痛腦熱等等,樣樣都要花錢,銀子再多,也如流水一樣嘩啦啦的流走。
早點生財有道才是正經。
不過這個可以延後考慮,賺錢不怕晚,當務之急是要有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房子的事必須放在首位!
牛家村的人分牛、張、王三大姓,其他多是雜姓,里正姓牛。
顧還卿把銀子換成銅錢,讓福伯去找牛里正,看能不能花錢僱村民幫忙,再請幾個泥瓦匠,用土坯修砌幾間屋子,蓋上茅草,暫時讓他們一家湊合著住。
這時節還不到秋收,地裡的農活不怎麼忙,有前面的米麵布匹等物開道,再加上村民大多淳樸善良,何況還有錢賺,所以大家都願意來幫忙。
就選了村東邊的那間閒屋,主要是看中房前房後不但有菜畦地,且菜畦地旁邊還有一個六七平米的小水塘,目前因為無人打理,雜草叢生,水也不怎麼好聞,但顧還卿相信,等有時間把這水塘清理一番,到時種點蓮藕和菱角,再養幾條魚什麼的,不定多麼美呢!
“哎,這古代也不是沒有好處。”顧還卿苦中作樂地感慨:“至少地皮和房子便宜的要命,不比在現代,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死的時候房子都買不起。”
牛家村的地皮幾乎不要錢,外來人口可能要付幾個銅板,但聶家原來就是牛家村的人,修房的宅基地隨他們劃,只要不佔用真正的莊稼地就好。且從頭到尾只有一道手續——聶氏兄弟,隨便他們哪一個在紙上按個紅手印,一切就ok了。
人多力量大,土坯房很快就修砌好了,上面鋪著厚厚的茅草可以防雨,除了堂屋、灶房以外,另有六間廂房,用來分給大家住。
屋後的菜畦地那裡還修了一間分男女的茅廁,這個是顧還卿堅持要的,她自己親自畫的草圖——牛家村的茅廁是露天的不說,一般不分男女……
因他們迫切需要入住,於是房子晾曬風乾的過程就省了——囧,邊住邊晾吧。
房子好的同時,村裡的木匠也幫他們把幾張木板床打好了,搬進屋,鋪上曬得蓬鬆且香軟的厚厚稻草,再鋪上草蓆或者買來的棉絮鋪墊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