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牡丹亭》那優美的詞句傳遍了長安地每一個角落。又以更快地速度向大唐各地傳去。
這種情況大大出乎褚行毅等人的意料之外,以至於一時之間,竟然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來找盧鴻訴苦。還是在盧鴻的點撥下,他們才想起來大唐的《出版令》已經頒行。於是,按照盧鴻的說法,他們要“拿起法律地武器”,維權行動開始了。
《京華雜談》的後臺是誰大家都不知道,但用腳趾頭也想得到必然與朝中高官有所聯絡,若換了尋常人家,這個官司還真是沒辦法打。但褚行毅雖然不通世務,後面可有盧鴻在支招,這點小事自然還不放在眼裡。除了《出版令》之外,《藝苑掇英》封皮上天子手書可不光是擺設。李世民為人頗有藝術修養,喜愛精美之物,事實上《藝苑掇英》出版後第一批送的讀者中便有他老人家。這一次,當原版《藝苑掇英》和那份不堪入目盜版刊物一齊擺在他地案上的時候,李天子不出意料的爆發了。
若不是有了出版法令,只怕這次《京華雜談》不死也得脫層皮。但這一次,除了交付了鉅額的罰款,以及公開向《藝苑掇英》和有關人士道歉外,倒沒有更多的法外施刑。
當盧鴻拿到那筆金額絕對不算小數的賠償金的時候,他只是掰著手指頭算了算想到——好像昨天說的終南山上那套別墅不用管家裡要錢了,而且按照後世的說法,自己似乎還可以精裝一下下。
盧鴻幾乎生下來後,除了第一次做文房等物,以後就沒想到過錢的問題。除了家
力外,他自己不知不覺間也擁有了巨大的財富,當然在他自己的口袋裡。以前是老爹老媽管著,好象結婚後,鄭柔就開始行使女主人的職務,這一部分當然也就是她來費心了。
不管怎麼說,雖然這些錢盧鴻也不在乎,但有人為自己買單,也是件高興的事。
大唐歷史上第一次盜版案就這樣落下帷幕,但卻徹底點燃了長安民眾對《牡丹亭》的熱情。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呼聲中,《牡丹亭》的第一次公演終於開始了。
大唐貞觀十七年六月,《牡丹亭》的公演,是大唐文化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大事。它影響之深,流被之廣,只怕少有可與之比肩者,直到數百年後依然餘韻未盡。
每天一場,有時甚至兩場,足足演了一個多月,直到整個劇場疲憊不堪,再也無法堅持時才不得不在民眾的抗議聲中休息了十天。之後每月演出二十天,一直到天氣漸寒時遷入了專門為此興建的戲樓之中。在後續的戲曲節目出臺之前,這出《牡丹亭》連續演出了足有百場有餘,且幾乎是場場爆滿。
上至當朝天子、皇親國戚,下至販夫走卒、奴傭乞丐,長安萬人空巷,爭相目睹這出傳奇戲曲的上演,為其迷人的風采所傾倒。其中的精彩唱段與詞句,傳揚之廣,幾乎到了人人耳熟能詳的地步。每次演出時,戲臺下都是人滿為患,最後官府衙門不得不專門抽調人手維持治安——事實上這些人在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就沒辦法再做任何事,天天都在戲臺下忙亂。就算是戲曲停演的時候,依然有大批的人群聚集在這裡不願離去,似乎只要看到這空蕩蕩地戲臺,也能感受到戲曲那迷人的魅力。
到了演出的時候,更是意外不斷。經常有異常投入的觀眾,欲圖衝上戲臺近距離接觸到鶯娘等心中的偶像,或是在演出到**之時,淚流滿面,情緒失控。甚至有相當的少女**,在《尋夢》一出時,過於激動,哭暈在戲臺之下。其結果便是戲臺一邊專門設了數個小房間,裡邊還專有醫者,應對此事。
此外還有另一個新生事務被很快的催發,那就是茶館。
本來唐代此時並無茶館,唐人飲茶也與後世極為不同,還是侷限於士大夫階層的一件高雅之事。這次首先舉辦這茶館的,便是那《京華雜譚》的後臺胡商。他最先在戲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