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第1/2 頁)
“同志們,這裡是基於王帆同志提出的新一代蜂群無人機系統,和上一次提出的相比,這一次已經有了一部分成熟的改造方案。”
“王帆同志在原來基礎上進行改良了一部分程式碼。”
“具體引數和具體資料都在各位面前的檔案上,大家先大致上過一遍,要是有什麼問題的話,等一會兒我們集中展開討論。”
部門會議室裡。
總裝部門負責人徐銘軍指著桌子上的檔案,沉著聲開口道,目光前所未有的嚴肅。
話音落下。
伴隨著一陣陣紙張翻閱的聲音,在座的工作人員開啟檔案,從前到後一點一點的閱讀著。
“一次性超過控制1000臺無人機。”
“這………會不會有點誇張?”
過了大概七八分鐘。
一位參人員自顧自的問道:“這麼大數量的多執行緒同時推進,咱們的硬體能處理過來嗎?”
“為了保證無人機的重量,單位體積上的要求,就註定我們不可能在上面整合太高效能的cu,其所能達到的控制效能是有限的,怎麼能同時控制這麼多臺終端?”
“目前我們最多也就只實現了100臺的控制。”
“最多最多在超負荷執行情況下只達到115,一旦超過這個數量,就會出現崩潰問題。”
這時,又有人把話接了過來,贊同道。
“是啊。”
“畢竟蜂群無人機系統,不單是控制無人機那麼簡單,還得真正做到各種飛行動作,以及具體環境的臨時應對方案,一個新動作的新增,一旦放大到上百甚至上千的話,將會對cu產生非常大的負荷。”
“你還說漏了一點,根據資料顯示,一旦蜂群主控制系統控制的無人機超過100臺,其中對於效能的要求將會呈幾何倍數上升,最起碼會翻上一翻。”
“並且非常重要的一點的是,這對於軟體的相容性,要求也非常高。”
另一位與會人員也附和道。
接下來,一位一位工作人員相繼發言。
對於桌面上檔案描述的效能與資料,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因為在他們的專業角度上來看,這是目前無法實現和不可能的。
聽著下面人的話。
徐銘軍和陳強對視一眼,同時點了點頭:
“我知道各位的意思。”
“接下來請大家看一則影片。”
“這是795基地在無人機蜂群系統上最新的改善。”
“當然了,只是區域性的改善,並不能做到超過千臺的控制。”徐銘軍一邊說著,一邊開啟面前的大螢幕,同時示意陳強將u盤插入:
“但是,即使是這樣,也超過了目前我們的控制數量。”
話音剛落。
螢幕上的影片便自動播放。
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架架特別製作的小型翼龍無人機,流線型的外觀,塗裝著白黑相間的顏色,無人機的下方開了一個大約05平米的空間,專門用來放置投放物體。
它們密密麻麻的在飛機跑道上整整齊齊地停放著,稍微數一數,就知道數量絕對不下於兩三百臺。
“請輸入指令:”
影片中響著提醒音。
“連線相控原陣雷達,開啟雷達鎖定。”
另一道聲音響起,下達著具體指令。
如果這一會兒王帆在場,就會清楚地聽到這正是自己的聲音。
“正在開啟中……已開啟”
“捕捉標識物。”
“正在捕捉中,已鎖定!”
“叢集摧毀!”
伴隨著影片裡的最後一道命令的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