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5 頁)
絲漫遊記》)影射著諷刺學校的訓導主任被浙江省立聯合高中勒令退學。後一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
查良鏞小時候的理想是:當一名外交官。抗戰後期年方二十(一九四四年)的他如願考進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由於看不慣一些國民黨職業學生在大學裡橫行霸道、整人打人於是“行俠仗義”打抱不平。誰知他的“俠舉”惹了禍校方接到投訴後勒令其退學。“查少俠”只好離開校園浪跡江湖(後曾在中央圖書館閱覽室掛一職銜)……
一九四五年(二十一歲)他在杭州任《東南日報》外勤記者及英語電訊收譯員。一九四六年年底又轉赴上海東吳法學院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並被上海《大公報》錄取為國際電訊翻譯成為兼職記者。一九四八年(二十四歲)年底查良鏞被調派往香港《大公報》繼任翻譯工作並在來年表國際法論文《從國際法論中國人民在海外的產權》等文。“身無分文走香江”的查良鏞從此就得靠自己的雙手打天下而他與《大公報》幾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此開始。
重回《大公報》不久就在一九五二年(二十八歲)被調任前往復刊後的《新晚報》任副刊編輯。其間曾以姚馥蘭、林歡為筆名撰寫影評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
當時梁羽生也正好在《新晚報》任職兩人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他們一起下棋一起寫棋話時常海闊天空閒聊——而聊得最起勁的則是武俠小說了。
一九五三年的時候梁羽生以《龍虎鬥京華》一書打響。到了一九五五年三十一歲的查良鏞亦偶試身手其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天方夜譚”版連載一年多(一九五五年二月八日到一九五六年九月五日)而一舉成名。至此“金庸”作為一個“神話”由此誕生同時也奠定了他武俠文學的基業。
五十年代的金庸(查良鏞)、梁羽生(陳文統)、百劍堂主(陳凡)因同寫武俠小說還都供職於《大公報》故人稱“三劍客”。某日他們突奇想:要在報上開設《三劍樓隨筆》專欄三人合寫以展現“三劍客”“相會時互放的光芒”給“新派武俠”留下一段歷史見證。一九五六年《大公報》上開闢此專欄而金庸的《碧血劍》也開始在《香港商報》“說月版”連載(一九五六年一月一日到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一九五七年三十三歲的他因暗戀長城電影公司一位著名影星(夏夢)離開《新晚報》進入了長城電影公司擔任編劇和導演。在此期間金庸推出的石破天驚之作《射鵰英雄傳》(連載於《香港商報》)引起傾城熱賣和全城爭讀。該書更被視為“天書”金庸在新派武俠小說裡的宗師地位亦由此奠定。
一九五八年查良鏞與程步高合導電影《有女懷春》來年則與胡小峰合導電影《五老虎搶親》。同年三十五歲的他拿著自己的八萬港幣自立門戶創辦《明報》。很多人都認為不出一年半載《明報》就會關門大吉。但查良鏞憑著他的一支如椽妙筆和創作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在《明報》的創刊號上開始連載;《雪山飛狐》是在《新晚報》上連載的)、《倚天屠龍記》(在一九六一年和《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等撐起《明報》大業使《明報》得以苦苦維持下去。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萬大6居民波浪式地湧向彈丸之地的香港形成一股浩浩蕩蕩的“逃亡潮”香港處於一片混亂之中。“明報”因傾力傾情地報道、評論“逃亡潮”而聲名大噪行量遽增苦苦支撐的局面終於宣告結束。
一九六o年(三十六歲)查良鏞為《武俠與歷史》雜誌撰寫《飛狐外傳》。還是這年臺北市出動大批警察在大大小小書店搜繳武俠小說。查良鏞的武俠小說自然是在查禁之列臺灣當局指之為“毒素頗深”是“統戰書本”。
一九六三年開始為《東南亞週刊》撰寫《連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