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老錦州邊上的新錦州(第2/3 頁)
樂也幫腔道。
黃重真突然覺得很好笑,這家子的基因未免也太強大了,怎麼還未完全成年,便已一副絡腮鬍子的醜樣呢?
於是,便強忍著笑意道:“行行行,咱們不醉不歸,不醉不還。”
“你在嘲笑我們!”
“不!我沒有啊!”
“你有!咱哥倆感受到了!別看我們外貌粗獷,內心可細膩著呢……”
“好好好!行行行!領教了領教了……”
過了錦州,向北是左屯衛,向東途徑離海較近的右屯衛,便是大淩河流域了。
出發之前,袁崇煥尚在猶疑,是否一併將這三處的破敗城垣,也都修復成可以抵禦後金的前沿衛城,以呈三足鼎立之勢,拱衛錦州,守護關寧防線。
卻又害怕此處離山海關實在太遠,孤懸在外,鞭長莫及一旦後金重兵來襲,極易被破或者被圍,徒增錢糧消耗,一個不慎反而還會資敵,得不償失。
黃重真卻告訴他,要修就快點修,趁機修。最好修成三顆釘子,就像寧遠一樣堅固地楔定在遼西平原的西端。
屆時,便任憑後金用榔頭敲,用起子拔,哪怕是用老虎鉗死命地扒拉,任其風雨侵襲,也依然屹立不倒。
且大淩河畔土地肥沃,收攏流民搶種搶收,總好過一點都沒有。
後世華夏,寸土必爭,分秒必奪,才最終迎來偉大復興。
大明,亦應如此,才有中興之望。
若待後金緩過氣來,又患得患失地前去修繕城池收復失地,那才叫得不償失。
袁崇煥其實不是很喜歡黃重真認真起來的這番神情語氣,卻又覺得這小子說得誠彼娘之有理。
於是,書生意氣一上來,便揮斥方遒地準備展開上任以來的最大手筆。
事實上,黃重真這番話並非無的放矢,而是經過充分估量的。
寧遠之敗尤其是覺華島上的被力挫,不僅披甲奴和農奴兵折損甚巨,便連後金的嫡系八旗也損失慘重。
加上近半年以來,奴酋纏綿臥榻,令傲視遼東的後金不得不暫時收起了利爪。
奴酋悒鬱疽發而亡,更令後金群龍無首,八王議政變作了八王奪權。
“出則為兵入則為民”這份部落性質極為明顯的八旗制度,恰恰說明後金並沒有十分充足的兵力,並且已在此時此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後金的四大貝勒之中,阿善黃臺吉都極為狡詐而又理智,便都極力地想要將這場汗位爭奪戰,控制在很小的一個範圍之內,將國力的損耗減輕至最低。
可莽古泰卻將覺華戰敗的原因,全部推在黃臺吉的身上。
因此怨恨在心,很想找他的茬。
貴為二貝勒的阿敏,雖然只是奴酋的侄子,但其在四大貝勒之中排行第二,便也不甘屈居四貝勒黃臺吉之後。
最重要的是,他的父親舒爾哈齊是被奴酋賜死的,還剝奪了爵位。
於是,他便更想登上汗位,好為父親平反。
四小貝勒之中,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人,皆是後金現任大妃阿巴亥的兒子。
與四大貝勒相比,他們雖嫌資歷不足,威望也不太夠,但在八旗之中各有部族親信,加上有母親在各大勢力中間周旋,三人合力,便也是一股極大的力量。
至於濟爾哈朗,也是舒爾哈齊的兒子……
因此,奴酋一死,其平生最為得意之作——八王議政,立刻便已名存實亡,並且迅速演變成了最令其心痛的八王奪權,明爭暗鬥,針鋒相對,十分激烈。
後金的軍隊以因此而大幅度收縮,首次對大明採取了保守防禦的策略。
同時,也是八旗之間的彼此防備。
因此至少在這段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