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張魯南下,倉亭再敗(第3/3 頁)
不願意先開口,就只能先行開口,將之前給龐羲說的話修改一二,比如當初自己父親進益州也是應大家的邀請,而且在最危難的時候,大家也沒拋棄在綿竹的自家父親,這些年自家父親和自己常被那些東州士人所矇蔽,不知道下面居然成了這個樣子什麼什麼的,反正就是把錯往東州士人身上推,自己和自己父親一直待在成都被東州士人矇蔽了,以及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打贏了張魯和趙韙,以後會對益州士人和東州士人一視同仁,絕不會讓東州士人在凌駕於益州人之上。
這話一出,這些豪強不信也得信啊,不信現在就得死,信了可能還會真的能有打壓東州士人的那一天。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獻糧草的獻糧草,有錢的捐錢,很快成都就派出了一萬人武備精煉計程車卒向蒹萌關挺進。
三月底,劉備在宛城已經匯合了趙雲所部,如今正在圍城,而關羽和張飛則是合兵止步於堵陽以北,不得存進。
原因只有一個,曹操回師許都了,袁紹再敗於倉亭,曹操出敗兵引誘袁紹追兵,而後左右埋伏,袁紹中計,帶兵追趕,被曹操使大軍四面圍困,此戰袁紹大軍盡失,卻依舊逃回鄴縣。
曹操得勝之後,派兵進入青州,自己領大軍返回許都,並令汝南與潁川郡國兵西進南陽。
————————————————
張魯(?-216年、245年),字公祺(《後漢書》作公旗)。祖籍沛國豐縣(今江蘇省豐縣)。東漢末年割據漢中一帶的軍閥,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教祖張陵之孫。
張魯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稱系師),於東漢末年相繼襲殺漢中太守蘇固、別部司馬張修後割據漢中,並在此傳播五斗米道,並自稱“師君”。他雄據漢中近三十年,後投降曹操,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張魯去世,諡號為原。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追封“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有觀點認為張魯是《老子想爾注》的作者。
賨人,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又稱寅人、板楯蠻。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載:“秦並天下,以為黔中郡,薄賦其人,口歲出錢四十,巴(地)人謂賦為賨,遂因名焉”。盤瓠之後裔的武溪蠻雖納賨賦,卻不稱賨人”(汪玉祥《賨人與賨國》)。古書中記載,該民族勇猛彪悍,且善歌舞。
早在春秋戰國之前,便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國都就建在今四川達州市渠縣(秦時稱宕渠縣)的土溪城壩。《華陽國志》記載:“宕渠蓋為故賨國,今有寅城、盧城。”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宕渠縣“古賨國也,今有賨城。縣有渝水,夾水上下,皆賨民所居”。
東晉末(420年),渠江流域受到僚人衝擊,宕渠文明廢毀,賨人四散逃亡。“賨人”名號前後歷時700年左右。
獠人是古代中國南方的蠻人,獠人來源複雜是當今南方各民族的先民。僚人群體是漢唐間華南地區民族群體之一。僚人稱謂最開始出現是在南北朝時期的桂雲貴川等地區,後來伴隨著秦漢王朝的鎮壓迫使擴充套件到貴州、四川重慶、雲南等地的僚人遷回嶺南。
僚人在元末明初主要生存在嶺南等地。《通考輿地考》說:“自嶺而南,當唐虞三代蠻夷之國。”因此,人們通常將古代西南的部落。
《魏書》稱為古南蠻的別種。在嶺南地區,僚常和俚並稱。在雲南、貴州一帶,古代僚人又稱南蠻。漢武帝開西南夷時,在夜郎境內的民族大部分為“夷僚”。漢初在夜郎地區設定的牂牁郡17縣,都有僚人分佈。東晉時,居住在今廣西和貴州境內的僚人部分北上進入四川,分佈“自漢中以達於邛笮”的廣大區域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