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吃李莊白肉,做表面兄弟(第2/4 頁)
的那一個。
趙佶就像是被豬油蒙了心,滿腦子都是燕雲十六州。但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他們不知道金人是個什麼水平,只覺得斯拉克對付你自有妙計。
果然,事實證明,大宋寄了。
韓昉痛陳利害,剖析天下局勢,求爺爺告奶奶,就快認人作義父了,然而童貫根本不為所動。
童貫冷眼看他表演,對他百般羞辱,甚至令兵士直接拖出帳外。
韓昉嚎啕大哭,被宋人叉出帳外的他衣衫不整,狼狽不堪,可以說是斯文掃地。他傷心欲絕,指著童貫的大帳,當場痛罵不止。
“遼宋兩國,百年和好;盟約誓書,字字俱在;爾能欺國,不能欺天!”
這句句泣血,非但沒能換來宋朝的憐憫,甚至還惹出一陣嘲笑。
這也是為何很多遼國的大臣在降金之後,極力鼓動金國南下攻宋的原因。無他,實在是被傷透了心。
其實背刺遼國並不是什麼大事,最主要的點在於,宋朝也實在不是個東西。在遼國腹背受敵,雙線作戰的情況下,其水平堪比一戰東線面對二德子的灰色牲口。坦能堡的沙俄部隊面對宋朝的狂送都得說一句我勒個擦,這是我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啊。
你說你打得過也行,十五萬打一萬,優勢在我的局,被人家遼國一萬人殺得片甲不留……
這是十五個打一個被反殺了屬於是。
有道是電子競技菜是原罪,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如果宋朝背刺遼國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芝士將金國也滅掉,那沒人會挑宋朝的毛病,天下也不介意給宋冠上一個“大宋”的稱號。
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大宋也是真挫。
這幾天,劉邦還有李世民沒事兒就逮著耶律隆緒說宋朝的黑歷史,本來說遼宋一起沒了,耶律隆緒還挺悲傷。但聽到在之後宋朝做的那些個破事之後,耶律隆緒一下子就結束了精神內耗,連說活幾把該。
可不是活該嗎,就連局外人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
對於李世民,耶律隆緒恨不得認個義父。他不止一次表示,契丹曾經是大宋的藩屬,願意在大唐太宗文皇帝的帶領下,永為唐臣。
言下之意就是我不想做大宋的遼王,我想跟著太宗皇帝混。
趙匡胤也聞絃歌而知雅意,也有成人之美,最大的原因是他也覺得臉上燒得慌。趙佶乾的缺德事,也同時算在了他的頭上。於是他不耐煩地擺擺手,示意耶律隆緒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於是乎,耶律隆緒就被貞觀年所接收,美滋滋地跟著李世民混了去。
趙恆眼巴巴地看著耶律隆緒,表示自己也想去貞觀朝,結果被趙匡胤賞了一個大耳瓜子。
“乖,大唐已經有一個李恆了,你改姓也不中。”劉邦在一旁說著風涼話。
說來也是,皇帝之中,取名為“恆”的,的確很多。
像漢太宗文皇帝,名字就叫做劉恆;唐穆宗是李恆,宋真宗是趙恆。
或許是因為這個字比較吉利吧,恆久綿長的意思。不止平民百姓,皇家更喜歡討口彩。
攻克遼國之後,在耶律隆緒的配合之下,宋朝接收遼國進行得很順利。由於趙匡胤這個太祖壓著,勒令不得有任何歧視之舉,所以也沒有歷史上那種“歸正人”的歧視,遼國倒也算是歸心。
不歸心不行啊,傻子才會反抗,那大炮可不是假的。
趙匡胤的命令,完全不是空穴來風。宋徽宗時期“收復”燕雲十六州後,汴京派遣來的文武官員以解救者自詡,有意無意地將倖存的居民視為異己。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居民認為自己不但得不到信任,甚至受到北宋駐軍的歧視,“北人指曰漢兒,南人卻罵作番人”。
意思就是,契丹人說他們是漢人,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