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第1/3 頁)
1928年,新設了&ldo;諜報處&rdo;。
1929年3月1日,設立了&ldo;部長辦公廳&rdo;。它由國防部各直屬機構(即國防部副官辦公室、諜報處、國防軍處、法律處、陸軍預算處和海軍預算處)組成。部長辦公廳主任成為國防部長的常任代表,負責協助國防部長組織協調所屬各機構的工作。此前,國防部長對國防部各直屬機構實施直接領導;設立部長辦公廳之後,國防部長則透過部長辦公廳主任對這些機構實施領導。歷任部長辦公廳主任如下;馮&iddot;施萊歇爾少將,1929年3月1日-1932年6月1日;馮&iddot;佈雷多夫上校,1932年6月4日-1933年1月31日;馮&iddot;賴歇瑙上校,1933年2月1日-1934年2月12日。
1926-1933年德國國防體製表
1自1933年4月23日起,國防部長兼任國防軍總司令,總統兼任國防軍最高司令。
21929年3月1日設立。
31928年設立。
41926年設立。
(三)1934年國防部的組織機構
1934年2月12日,&ldo;部長辦公廳&rdo;改名為&ldo;國防軍局&rdo;,其組織機構也作了調整:取消了1926年設立的國防軍處,新設了&ldo;國內處&rdo;和&ldo;國防處&rdo;取而代之。國內處主管國內政治和與內閣有關的事務以及新聞宣傳工作。國防處負責擬制有關全軍作戰、組織(動員)和聯合演習方面的指令,起國防軍總參謀部的作用。為便於同外交部保持聯絡和處理與國際法有關的問題,還設立了一個&ldo;外國處&rdo;。1934年11月l日,新設了&ldo;國防經濟與武器辦公室&rdo;,它由&ldo;國防經濟處&rdo;和&ldo;價格檢查與合同事務處&rdo;組成。
部長辦公廳擴編為國防軍局之後,國防部長就透過國防軍局局長對國防部所屬機構實施領導。歷任國防軍局局長如下:馮&iddot;賴歇瑙,1934年2月12日-1935年10月1日;凱特爾,1935年10月1日-1938年2月4日。
1934年德國國防體製表
11934年2月12日由原部長辦公廳擴編而成。
21934年2月12日設立。
31934年11月1日設立。
四、帝國軍事部的組織機構
1935年5月21日,&ldo;帝國國防部&rdo;改名為&ldo;帝國軍事部&rdo;。帝國軍事部在1938年2月4日被撤銷之前,是德國國防軍的最高指揮與行政機關。
帝國國防部改名為帝國軍事部之後,其組織機構有所調整和增加。原來屬於國防軍局的&ldo;國防部副官辦公室&rdo;,改名為&ldo;軍事副官辦公室&rdo;,脫離國防軍局,歸軍事部長直接領導;另外還新設了人事與預算顧問,直接隸屬於軍事部長。國防軍局保留了下述單位:國內處,國防處,諜報處和外國處:原&ldo;法律處&rdo;政名為&ldo;國防軍法律處&rdo;;原來的陸軍預算處和海軍預算處合併成一個處,取名為&ldo;國防軍預算與管理處&rdo;;原&ldo;國防經濟與武器辦公室&rdo;於1935年10月改名為&ldo;國防經濟參謀部&rdo;,並在其下面新設了&ldo;軍備經濟處&rdo;和&ldo;原料處&rdo;。此外,國防軍局陸續新設了下述機構:&ldo;國防軍中央組&rdo;;1935年5月1日,新設了&ldo;國防軍供給處&rdo;;1935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