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3/5 頁)
敵手,緩敵銳氣之策已完成,他便在第一時間來請問道。
“攻城為戰爭最下之策,非必須時不取,既使我等有投石機這等攻城利器也是如此,畢竟傷亡數字極大之事實不能避免……”
劉曄的這句話,直接讓戲志才面色稍稍一愕,劉曄珍惜屬下士兵卻是所有人都知曉得,但若不攻城,那大軍終日所消耗的糧草便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何況遠離幽州之地數百里,補給又非極易,不攻又哪會有勝利?
劉曄地下一句似乎自言自語的話,解答了這個問題
“此戰決勝之處,並非在於此地……”
卷八:劉曹聯盟 第三六章 計定待成
“主公常言,士卒不習於實戰,終只是紙上談兵,不成鐵血軍旅!故而雖然戰爭必有傷亡,卻是士兵們必須經歷之蛻變過程。(專業提供電子書下載何今時主公卻全以顧惜其之傷亡出謀,而忘卻練兵之根本所需?”
劉曄並不在意屬下當面指出自己的不足,相反他還持著鼓勵態度。於是,他的屬下便有不小的敢於直諫之人,田豐如此、張昭如此,戲志才也是如此……
“志才卻是有以偏論全之嫌。孤論述之法,與現時不作無謂傷亡而另尋戰機並無衝突,關鍵便在於傷亡既然無法避免,那麼便應當儘量減少,以最小的代價而達到預定的目的攻城戰中,攻方士卒的素質強弱,對於傷亡數字的減增影響並非極大,那麼以攻城戰來達到練兵效果,也僅是說笑而已!真正能磨鍊軍士的,還是在於曠野的遭遇決戰!現時不攻城,並不代表後面便無所作為,只是設法使得敵手比我們更急於決戰,迫其放棄城守優勢,如此豈非大妙?”
劉曄在給下屬們解釋自己想法的同時,也將整個戰略思路再理清一遍,檢索其中不足之處,僅從這點來說,解釋下得益的不僅是茅塞頓開的屬下們,同樣還有更加完善自己思緒的劉曄。
“主公之意,似乎公孫度幾已成必敗之局,然則其立足遼東如此複雜之地數年而不倒,反而根基穩固,由此可見其本領並非虛傳!而先前主公也是多忌憚於先與其生矛盾,以免腹背受敵,今時為何卻又信心十足,似乎覆掌間便可將其拿下?”
為了保密,劉曄對於自己的續步計劃並未與屬下全數講明,這並非是不信任屬下,而是畢竟人多口雜,終有洩露之嫌。他不願意在這個緊要時候走漏訊息,故而嚴守安排,先前並未與張飛以及戲志才交待關鍵。
戲志才當然也是明白這點的,那麼他為何會“明知故問”?
“現時確實已到可以與卿等說明時機,關於遼東情況,早在出戰前。孤便已透過各種渠道瞭解極多,包括於避難於外的原公孫度屬下李敏等人現今皆在薊縣安居,對於此處形勢,公孫度將採取戰法,以及攻克難易程度,孤心中自有計算。若依其餘諸侯之法,脅裹百姓打頭陣衝擊敵城,則平復遼東全境也並非極難之事。但有些理念卻需得由始至終地堅持!故而孤只得另做打算。遼東行軍地圖在此,志才。翼德,汝等且可細觀其屬地佈局,能否想到些什麼?”
這個回答解釋了戲志才為何會在此時動問先前劉曄不願意透露情況的原因既然戰局在劉曄實行“不攻”戰略下陷於僵持。那肯定便是到了即將動用計謀之時!
而劉曄也未將結果一次道出,卻是將早就準備好的遼東詳細地圖命人懸於帳中,令心腹們自己開動腦筋,若能得出與劉曄一樣的計劃,便是他們又接受了一次大戰謀略的歷練。
而劉曄身邊的劉協以及郭淮二人,同樣也是目不轉睛地望著地圖,心中急轉,卻也想看看他們究竟能否想到那關鍵之處……
半晌過後
“主公可是有意請得樂浪之少數民族奮起攻擊其治所西安平。使其尾不能顧及。待其各有損失後。而我軍再擇機直破其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