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給我搬杆子1(第1/2 頁)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來到了初九這天,我爸他倆起的很早,先是去地裡把活幹完了,然後又回家開始準備飯菜,和今天晚上要用的東西,供品什麼的,因為今天吳奶奶來給我搬杆子。
說起搬杆子,大傢伙可能並不是很陌生,我們東北人,那也是耳熟能詳,大部分人都聽過這個名詞,在有的地方,也叫跳大神。
就是民間所說的附體,就是在老百姓民間流傳的跳大神,巫醫神漢,民俗也稱出馬,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特別在東北三省居多,南方也有,大多數是家庭婦女比較多,有文化比較少,自制能力比較弱,她們最初是透過得病,多年醫治不好,沒有辦法,去請大神,透過敲鼓,報名的方式,這個得病的人,頭上罩住三尺紅布,拿一根包米杆子,旁邊的二神唱,也就是請神,經過一段時間,就發現,這個患者就開始,全身顫抖,就開始說話,說自己是什麼仙,什麼神的,立完壇口,病有的好了,她們隨即而來,就會莫名其妙的會看病了,會算卦了等等的一切。
大約在下午三四點鐘,吳奶奶,和他家的吳爺爺騎著腳踏車,來到了我們家,我爸媽急忙跑出去,接他倆進屋。
“吳嬸,你和吳叔快進屋,先進屋喝點水,我這馬上飯菜就好了,咱們先吃飯,吃完飯再幹活”!我媽熱情的說道。
“哎呀,侄媳婦,不用那麼客氣,咱都是自己人,你們能找到我的頭上也是緣分,都是老仙給安排的,那麼客氣幹啥!還有啥沒做,嬸幫你忙活,讓他們爺倆在屋裡嘮嗑”。
“啥都做好了,就差一個冷盤沒拌了,你進屋歇著吧,不用您”。
很快,我媽便把飯菜端上了桌,爸爸拿出珍藏的好酒,給吳爺爺和吳奶奶各自倒了一杯,就開始了今天的晚飯,桌上,吳奶奶也交代了今天晚上的活,該咋幹,來龍去脈,為啥抓我當弟馬。
酒過三巡,菜過無味,吃飽喝得了,撤下了盤子,留下這個桌子,準備開始幹活的東西。
只見吳爺爺從一個編織袋裡,拿出來一個以前裝糧食的鬥,裡面裝滿了高粱,吳奶奶則是,坐在炕上,拿著剪刀,剪起了剪紙。我好奇的問:
“吳奶奶,你怎麼還剪窗花啊,這幹活還得用窗戶啊”?
吳奶奶哈哈一笑:
“你個臭小子,還剪窗花,這哪是窗花剪紙啊,這是搬杆子要用的花杆,每次都是你吳爺爺剪,今天他喝酒了,準備別的東西呢,我就給你剪了”。
花杆其實是延續索羅杆的歷史,(又名索摩杆),漢語意為“神杆”,為滿族祭天所用。一般大概長六、七尺,木杆下端鑲在夾杆石中,上端有一個碗狀的錫鬥。索羅杆立於家中院內東南角的一個石墩的孔中。祭天時,供物擺上,錫鬥裡放上碎米和切碎的豬內臟,供烏鴉、喜鵲享用。也就是和各位神靈溝通之用。後來被後人運用到薩滿搬杆子中,由於原物實在是太大,也不方便,就根據仙家所需要的形式,加以改進,就出現了現在我們用的花杆。
花杆經過改變和完善以後,主要材料是由高粱杆子,和五色紙剪的圖案兩部分組紮成的,在民間有這麼一段話,來形容花杆,也是跳神裡常用的一段詞,
老仙你看你的抓堂弟子那是駢腿大坐火崖山,
紅綾大被坐在她下邊,
鴛鴦枕它就顛對顛,
手裡拿著五龍花杆,
老仙家······
大花杆到有五尺五哎,
老仙咱們花杆都是三尺三,
本是幫兵我親手剪來,
幫兵我刀子來剜,
剪子剪的那是三環來套月,
刀子剜的是劉海那就戲金錢,
大紅的喜字它就搭下邊哎,
五彩紙剪的它就配毛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