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2 頁)
喬仵作站著沒走,沈情察言觀色,問道:「小喬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喬仵作呆立半晌,退了回來,小聲說道:「沈大人……」
他附身,在沈情耳邊說了一句話。
沈情:「啊?」
「可以嗎?」喬仵作目露期待,「九文錢的就好。」
見他如此模樣,沈情收起驚訝,笑道:「好,我帶給你。」
喬仵作微微驚喜,又是一笑,端著藥碗走了。那身粗布衫穿在身上,在轉身飄起時,生出幾分仙氣縹緲之感。
沈情望著他背影,笑道:「竟然讓我帶薛家的面給你。」
他倒是與眾不同。
沈情到伙房討了個食盒,提著出門,未時回來,由趙寺正引著,補了卷宗,拿去給程啟過目蓋章。
趙寺正是一肚子疑問,沈情卻半個字不說,到了程啟跟前,趙寺正以為程啟會問一問,未料少卿抬了眼皮瞄了一眼,道:「放下吧。別忘了,明日申時,隨我入宮。」
「下官曉得了。」沈情乖巧行了禮,直起腰又問,「那,少卿大人,我還用去臨昭嗎?」
程啟:「去。」
他潤了筆,頭也不抬,淡淡說道:「宮宴結束後,你收拾收拾,就給我到臨昭審案去。」
「哎,下官知道了。」
趙寺正想替沈情說說話,但見程啟沒抬頭,他找不到合適的時機開口,只好作罷,跟著沈情一同退出來,攔住沈情。
「沈司直留步。」
他引著沈情走到前廳,好奇問道:「我想知道,沈司直如何查出李甲是殺人兇手的?」
沈情:「……趙大人,哪裡不解?」
「你今日所說,如同親眼見到李甲殺妻,我實在想不通……」
「突破口是薛家後院那堵牆,和牆上的枯枝刺。」沈情放下手中捎給小喬的食盒,講道,「昨夜從薛府出來,我又在薛家門外繞牆走了三圈,總算是找到了線索——紅土泥。」
沈情豎起一根指頭,在半空中畫了兩下:「薛家在昭川碼頭西,前頭隔條街不遠,是薛家的麵館。薛家麵館大門所對,是京城的主街,而薛家院子在靜街,左右無鄰,且少有人走動。」
沈情坐下,手指劃過桌案,指尖敲擊了兩下,說道:「他要殺人,總要出來進去,也總會留下痕跡,而我,就在薛家西牆外的磚縫中,看到了他留下的痕跡,紅土泥。趙寺正還記得,三月四日,京城下了場小雨,時候不大,半晌就停。」
「記得。」
「感謝那場春雨。」沈情道,「我剛來京城時,便聽人說過,新帝登基那年,京城內所有街道都重新用青石板鋪了路,薛家所在的街道也不例外,那條街走的人不多,又因下過於雨,地面上很乾淨。因此,我很好奇磚縫中的那點紅土泥從何而來。沾上泥土的那個位置,幾乎和我同高。於是我猜測,這定是一個習武之人,越牆而入時,鞋上的泥土沾在牆上時留下的。」
「這樣的泥土,讓我想到了小林村李家後院的紅土坡。」沈情笑道,「李家旁邊的那條小路通向屋後的耕田,路東,則是三人多高的紅土坡,我問過村長,紅土坡是當年蓋屋翻地時堆起來的,那土適合燒瓷,已經賣給外地的一家大戶,但大戶一直沒派人來搬,便先堆在了那處。」
「沈大人是說,你由此推斷出,李甲回過小林村,並且又翻牆回到了薛家?」趙寺正若有所思。
「不錯。」沈情道,「另外,就是薛家院牆上用來防賊的枯枝刺,刑部的劉大人說過,枯枝刺時間越久,受過的雨水越多,刺就越軟。薛家的人告訴我,平日都是李甲負責更換枯枝刺,他們能想起的最近一次的更換,是在一個月前。於是,我朝枯枝刺上扔了幾塊石子,枯枝刺竟然軟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