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爆發點
無論我們在概括的抽象中可能鬥膽作什麼樣的預言,世界上主要危險區仍是北歐平原、西南亞的油田及石油運輸通道和歐亞大陸東翼的阿穆爾(黑龍江)低地和亞述。這些地區裡大國彼此挨著易受攻擊的領土或資源,因而感到威脅很大,它們對現實的或想像的危險都會作出強烈的反應。顯然還有其它許多摩擦地區,那裡現實的或將發生的戰鬥都可能導致全球衝突。但是,這些地區中沒有一個對主要核心國家的安寧或自尊形成十分直接的侵害,因此不會造成互相使用核火力交戰的直接對峙局面。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對實行優勢核武器戰略的態度正處於危險的變動之中。美國認為俄國已取得優勢,因此美國關於以軍備大致均衡為基礎相互確保摧毀這個心照不宣協定的概念陷入了混亂。掌握決定性看法的權威人士認為,俄國的大威力高精度飛彈數量的增加,能夠摧毀大部分民兵式飛彈發射井,因而破壞美國實施第二次打擊的能力。他們認為,向大決戰升級的裂口正在擴大。對於蘇聯成功地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用多彈頭分導式飛彈一舉摧毀美國大部分核力量的憂懼增強了。
蘇聯人堅持說,均勢是他們的目標。蘇聯的專家們對於來一次乾淨利落的外科手術以及有價值的東西能儲存下來的論調,嗤之以鼻。這種認識以及在放射性煙雲的包圍中死亡的前景,在一些人看來是充分的威懾因素。美國國防人士中的一種極端反應是主張實行一接到警報就發射的方針,從很遠的地方一經發現進攻的跡象就立即把一切統統發射出去,並且設想打一場能取勝的核戰爭。這是表面上模仿蘇聯戰略的概念。一些人認為,蘇聯人從來不是相互確保摧毀的自殺性契約的一方,其學說始終是準備打一場核戰爭,並試圖把部署數量更多、當量更大、精度更高的飛彈和民防結合起來,在核戰爭中取勝。當然,蘇聯領導人可以用歷史上的正當理由聲稱,他們一直是被威脅的一方,他們只是想保衛自己免遭美國大規模報復和靈活反應戰略的威脅。他們將不排除在接到美國要攻擊的警報時全力以赴的可能性,公開放棄對打贏戰爭的預料,並堅持以不讓侵略者取勝為基礎的威懾理論。這就要想方設法使進攻者不能指望從核戰爭中逃生。
歐洲
歐洲在地理上是各種概念多變和態勢動盪的地區。蘇聯或美國直接攻擊另一方的可能性很校然而,美國卻使用威懾力量來掩護其歐洲的北約盟國。這樣做的威脅在於,假如華約對德國實施閃擊式進攻,美國將願意使防禦逐步升級,從使用常規部隊到使用戰術核武器,戰區核武器(如潘興式飛彈),乃至最終使用以蘇聯飛彈發射井為目標的洲際武器。這就是靈活反應的政策。假如設定在美國的飛彈易受蘇聯先發制人的打擊,這種威脅顯然是空的。那時,美國將被迫用其以蘇聯城市為目標的轟炸機和潛艇保衛歐洲,從而招致蘇聯攻擊美國城市。許多人認為,作為一種威脅,這不屑一顧。因為俄國人和西歐人都不相信美國總統會為了使德國和低地國家擺脫蘇聯的控制而去犧牲數百萬美國平民。
1979年12月,美國作出了在德國部署潘興ii式飛彈和巡航飛彈,以補填空白的決定,這兩種飛彈能打到整個東歐和俄國西部一些地方,從而使由於感到蘇聯佔有優勢而開啟的裂口彌合了起來。這些飛彈是打算用來抵銷俄國人針對德國而部署的ss-20飛彈的。北約的這一部署被看作是填補其戰術核武器和洲際核武器之間的空檔,以使北約盟國確信,美國不會利用這道防火線使自己從歐洲的任何衝突中脫身出來,並避免戰爭向洲際戰爭逐步升級。然而,美國總統卻沒有明確地說過為了將俄國人趕出魯爾,他願意用美國的城市進行冒險。實際上,1981年11月,里根同蘇聯進行軍備控制談判的最初策略是提出解決歐洲問題的&ldo;零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