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3 頁)
右手手掌攤開,根根如玉的手指一抓一握間那供桌之上人首蛇身的神像層層瓦解。一條蜿蜒盤起的蛇骨好似沙化般被剝裂開來。玉鼎真人目光沉沉,不知想到了什麼,輕描淡寫地反問道:
&ldo;如此,戩兒還想不到,這背後裝神弄鬼的是誰嗎?&rdo;
玉鼎真人這話問得輕巧,便好似輕飄飄的沒有半點情緒般,可楊戩卻是敏銳察覺道,這其中暗藏的危險氣息。心中更是閃過瞭然,卻又暗自疑惑,自家這師尊,似乎對所有的事情都知道得太過清楚,全然不像是老老實實在崑崙仙境中呆了千年的樣子。
不過這念頭只是一晃而過,便叫楊戩狠狠驅逐。師尊風姿無雙見識廣博修為精深,又豈是可以輕易揣度。吾輩弟子只需潛心修行安心侍奉便是。
第37章 楊戩
地崩山摧壯士死,而後天梯石棧相勾連。
當其時,封神一戰已過周王室興衰存亡,便宜師叔姜子牙興周八百年的豪言已然做到。而八百年之後,中原大地諸侯並起群雄爭霸,一派戰火流離。
唯有蜀地彷彿被遺忘了一般,在歷任蜀王的治理下偏安而居,依天時地利而為中原諸國忽略。
彼時的二郎神楊戩亦還不是後來的司法天神,雖是在封神戰場中立下大功被姜子牙定下智勇雙全,功高千古評語。卻因為悍然推拒天庭授予的職位在南天門上寫下聽調不聽宣五字,而為諸路神仙所忌。
只是這一位清源妙道真君,闡教三代首席弟子,想要和誰搞好關係時,卻是很難讓人拒絕的。
尚不是後來身為司法天神之時威嚴冷肅模樣的二郎神,飛鷹走狗降妖除魔,桀驁瀟灑意氣風流。莫說是梅山兄弟這等本就為封神戰場時這位闡教三代弟子人格魅力所心悅誠服的,便是那些個封神一戰後存留下的散仙大妖,對這位也有幾分敬服。
灌江口乃是二郎神楊戩道場。
許是因為封神一戰過去未久,闡教上仙護短的名聲還未消融。畢竟這一個世俗王朝興衰的時間,對神仙而言也不過是短短的一瞬。
許是因為楊戩聽調不聽宣桀驁不馴著實是狠狠打了天庭的臉,以致於大傢伙誰也吃不準御座之上的兩位三界至尊是個什麼打算。說句不好聽的,便是楊戩突然間於蜀地豎旗為妖天庭發兵圍剿,也不會叫人稱奇。
盤古大神在上,經歷了上古洪荒的那些仙妖神魔,又有幾個將天庭放在眼裡的。三界之主的名頭說著好聽,可即便是當初領了東皇太一詔令的天帝帝俊,也難以叫那些個神仙妖魔齊齊拜服。由凡人昇仙而成的玉帝張百忍,便更不叫那些個心氣高的放在眼裡。
更不用說,這其中還隔了一個天生的三界之主,盤古血脈三清後裔的東華帝君。
又或許,僅僅是因為闡教三代首席弟子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周邊鄰居的善意。灌江口乃至蜀地,都叫人視做了這位二郎神的道場。
直到秦惠王以五頭石牛為鉺,引得蜀王上鉤。而後蜀王派遣五丁壯士造山開路,將石牛拉回。又因為秦惠王忌憚五丁壯士威名,不敢輕易進犯,欲施展美人計獻五個美女給蜀王,離間君臣。不成想五丁壯士在接回美女途中,路遇大蛇,而後被大蛇壓死。
唐時詩人李太白在《蜀道難》中歷數蜀地典故,便曾有所提及。
更有傳言曰蜀地故主望帝魂靈不散,化為杜鵑,眼見故國被滅心中悲痛,每每於桃花盛開之際啼血而鳴,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而後便是秦昭王時派遣李冰為蜀地太守,機緣巧合之下楊戩亦隨之化作其子李二郎,幫助李冰修築都江堰治理水患,成就蜀地上千年來的天府之國美譽。
於此種種,縱使是這之中間隔了無數個國度王朝興衰湮滅,卻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