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雙全之法(第1/3 頁)
皇宮太極殿內,慕容雪單膝跪地,仔細彙報了明德門那邊所發生的一切,講完之後,他改成雙膝伏拜,自請帝君降罪責罰。
禁軍統領王桓和太子少師劉策全都面色陰沉,盯著跪倒在地的慕容雪,一言不發。徐老爺子仍舊不停的咳嗽著,同樣沒有說話。
沈烈保持一貫的平靜神情,率先開口,話語間充滿殺機:“陛下,慕容雪故意放走太子和謝光,按律同罪。不對其處以極刑,恐不足以震懾大局。”
李成武聞言沒有吭聲,只是坐在龍案前微微的出神。
“陛下?”太子少師劉策擔心道:“陛下?您怎麼了?”
“哦。”李成武回過神來,略顯訝然:“沈烈剛才說什麼?處以極刑?是對慕容雪嗎?”
沈烈點點頭:“啟奏陛下,微臣正是這個意思。”
徐老爺子咳嗽兩聲,搶在李成武之前說到:“陛下,咳咳,老臣以為……”
李成武衝他擺了擺手,平靜的說道:“老將軍不必多言,朕知道你要說什麼。這件事,慕容雪辦的挺好啊,為什麼要處以極刑呢?”
聽帝君忽然這麼說,眾大臣無不驚愕萬分,尤其是沈烈大惑不解,還以為帝君是在講反話。
“不放炳兒那孩子走,又能怎麼樣呢?”李成武喃喃自語的說著:“難不成,真的當場殺了他?若是這麼幹的話,恐怕全天下的人都要在背後戳朕的脊樑骨嘍。”
王桓忍不住道:“但是……但是太子意圖謀反啊。”
李成武搖了搖頭:“你把事情想簡單啦!天下的人,不會看到太子謀反,只會看到帝君以謀反的罪名,處死了自己的皇侄,然後讓他的親兒子繼承皇位。且不說朕沒辦法堵住悠悠眾生之口,單是在九泉之下,朕又該如何面對皇兄呢?難道跟皇兄說:炳兒因為想要拿回本來就屬於他的東西,所以我把你唯一的兒子給殺了?!”
他略微頓了頓,抬手示意慕容雪平身,溫言道:“這件事你辦的很好,年勁松當初的確沒有看錯人。倘若你為了向朕表忠心,傷害太子,那不僅有負年太傅對你的囑託,連朕以後也不敢再用你啦。”
慕容雪萬萬沒有想到,帝君居然會這麼說,熱淚頓時忍不住奪眶而出,再次伏身跪倒,輕輕抽泣。
“陛下宅心仁厚,臣感佩至深。”劉策躬身道:“只不過,眼下的朝堂危局尚未解除,太子置身城外,數十萬大軍動向難測,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此言一出,君臣幾人不禁又沉默起來,徐老爺子忽然停住咳嗽,拱手道:“老臣倒是有一個‘雙全之法’,還請陛下和諸位大人參詳。”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之難,莫過於“兩全其美”之難;而兩全其美之所以不容易,皆因為莫衷一是。
恰恰是需要取捨的兩邊,都合道理、都有意義、都具價值、都不能輕易做出割捨,這人世間才會不斷上演一幕幕的悲喜劇情。
孟子有云: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捨生取義,向來都是君子持正的根本標準,而抱有如此信念,往往是緣於不能妥協或不願妥協。
是非黑白,二選其一。
同樣,以此反觀也不難理解,所謂“妥協”二字,也正是雙全之法的根基所在。
有人說,妥協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勇氣。只有懂得妥協的人,方能兼顧大局。這樣的智慧與勇氣,對於政治家而言尤為可貴。
作為三朝名將的徐老爺子,正是這樣一位懂得妥協的資深政治家。所以,他才會在御前提出了自己的“雙全之法”。
首先,他給眾人分析,目前攪入局中的各方人馬,其實從本心而言,都並不願意事態升級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自己這一方很好理解:兵力不佔絕對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