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5 頁)
他不一定身強力壯,卻敢作敢為;他不一定年齡稍長,卻工於心計;他不一定指手劃腳,卻讓夥伴們唯馬首是瞻。在八信街小一輩的渣皮中張寶成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十二歲那年,養父張岱五一病不起,躺了四五個月命歸黃泉,張寶成更是沒了管束。
張氏小學裡張家子弟畢竟只佔二三成。外姓學生見姓張的唸書不交錢,難免酸溜溜地吃醋,便經常有摩擦。張家子弟勢單力薄只能夾緊尾巴。然而添了一個張寶成,局勢發生變化了。張姓子弟人不多心卻齊,張寶成身邊團結了“八羅漢”:有鐵匠家的張柱子,有鍋匠家的張天寶,有棺材店的張小麒、張小麟,有地保家的張文通……個個都是前世的討債鬼今世的報冤兒。要和同學打架一起上,要挨先生打板子一齊喊。三五個回合下來,他們在張氏校裡稱王稱霸了。
說來奇怪,張寶成這樣一個小渣皮,唸書卻是一教就會,一點就通。順順當當唸完了小學,又輕輕鬆鬆唸完了初中,隨後就考進了南通城張謇先生創辦的師範學校。鄉鄰們滿懷指望地猜測說:五百年風水輪流轉,這一回,文曲星怕是就出在張家客棧了!
南通師範是張謇1903年創辦的,據說是全中國第一座師範學校。民間傳唱:“淮南只有狼山高,興學只有南通早”。
師範學校設在南門外的千佛寺,佔地八十畝,師生數百人。校門口的立柱上刻著張謇公親筆撰寫的楹聯:
極東西萬國推崇為教育大家,
先聖亦云:吾學不厭,誨不倦;
合周秦諸子受裁於狂狷一體,
後生有志:各遵所聞,行所知。
張寶成在這副楹聯前佇立良久,欲進欲退。他本該報考軍事學堂的,誰想拜佛走進了呂祖廟!箇中感慨,唯其自知。如果他是個隨遇而安胸無大志的角色,我相信憑他的聰明才智不難成為一名好學生日後也不難成為一名好先生。但他不是。我相信那時的張寶成已擁有一腔勃勃的雄心壯志了。
彼時張謇先生早已作古,但張謇先生的施教方針卻被學校繼任總理全盤繼承下來,尊崇的是孔孟,倡導的是堅苦,強調的是靜修。學生中小糧戶小商號子弟佔了多數,一個個就象是受戒坐禪的小和尚,只想著學完了功課領一張薦書去哼《三字經》、《百家姓》。張寶成自然合不了群。我們不妨給他設計一組讀師範時的零亂鏡頭一一
晨曦初露。小樹林里人影綽綽,一個個都捧著書本搖頭晃腦地哼;張寶成站在一旁踢飛腿,練長拳……
旭日東昇。教室裡書聲琅琅。張寶成坐在桌旁摳著鼻孔,渙散的目光不時投向窗外……
午飯過後。學生們三五成群,或對句,或吟詩,或散步;張寶成躺在草地上嚼著草根,久久地凝視天上的浮雲……
夕陽西下。學生們紛紛走向圖書室;張寶成立在河旁看流水,打水漂……
月華如水。宿舍裡鼾聲四起;張寶成大睜著眼睛扳指頭數時光……
這樣的描述當然乏味。張寶成的師範生生活同樣乏味。
有兩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張寶成學會了打槍。張謇在師範學校推行“軍國民教育”,並設有“兵式操”的課程,定期安排學生去江邊打靶。所有的課程中,大概也只有“兵式操”讓張寶成感興趣。射擊跟諸多體育專案相類似,悟性起決定作用。據說頭一次打靶,好多學生畏畏縮縮地不敢摳板機。張寶成端起槍,“砰砰砰砰”一頓扣,六顆子彈全中了靶。教練官很驚奇,又讓他打了六發,竟還是發發中靶心。
二是張寶成在師範學校認識了黨義課教師白雲森。白雲森好口才,上起課來滔滔不絕勢若懸河。講到得意處,“哈哈”的笑聲遍教室滾;講到悲傷處,兩行眼淚順臉頰流。他在日本留過學,見識遠比“之乎者也”滿嘴哼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