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尉遲兵敗(第2/15 頁)
舉,不排除受到大環境和個人喜好的影響,另外,這也是一種政治訊號:我楊堅上臺了,和宇文家不一樣,他們排斥宗教,我卻搞的是信仰自由,所以,大家趕緊來歸附我吧。
剛和慧遠聊完天,楊堅就聽說韋孝寬逃回來了。楊堅知道,此時非同小可。
“韋老,你看現在應該怎麼辦呢?”
“尉遲迥舉兵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只是時間問題,當務之急,應該先派人去申訴,表明你隋公沒有異志,穩住尉遲迥的心;同時,我們要趕緊召集軍隊,出征尉遲迥。”
“好好好,就按照韋老說的辦。”
楊堅叫來了候正官破六韓裒,讓他去鄴城安撫尉遲迥。候正,即軍隊中負責偵察情報的官員。破六韓來到鄴城,表面上是代表楊堅向尉遲迥說自己沒有野心,暗地裡的任務卻是聯絡一切反對黨,孤立尉遲迥。破六韓找到相州長史晉昶,把楊堅寫的信給他看,讓他帶頭防禦尉遲迥。
尉遲迥也是老江湖了,怎麼可能看不出楊堅的心思?自從韋藝跟著韋孝寬跑了後,尉遲迥就知道該下手了,否則就是待宰羔羊。賀蘭貴第一時間把破六韓的秘密行動報告給了尉遲迥,尉遲迥當機立斷把晉昶和破六韓裒斬殺。
以此為契機,尉遲迥登上城樓,召集官吏百姓,發表一番慷慨陳詞:“楊堅憑藉著皇后父親的地位,挾制年幼的天子,作威作福,這種不遵守臣道的行為,早已路人皆知。我和太祖文皇帝是舅甥,與國家情同一體,休慼與共,一身擔當出將入相的雙重大任。先帝讓我鎮守相州,本來就寄託著的國家安危興亡。現在我要與你們一起糾合仁義勇敢之士,揭竿而起,以匡扶國家,保護百姓,你們看怎麼樣?”
“好!匡扶國家,剷除奸賊楊堅!”相州官吏百姓都表示願意跟著尉遲迥幹。
尉遲迥於是自封為大總管,宣稱秉承天子之意,設定各種官吏,以崔達拏為總管府長史,也就是自己大管家。這個崔達拏是北齊名臣崔暹的兒子,因為妻子樂安公主(高澄女兒)說自己老媽不好,高洋就把自己老媽給殺害了。崔達拏懷恨在心,北齊滅亡後,他第一時間殺掉了樂安公主給老媽報仇,痛痛快快地和陽休之、薛道衡、李德林等十幾個文人一起投降了北周,前文提到過,這裡不再贅述。
也就是說崔達拏對北齊政權沒有什麼好感,反而以北周為恩人。但尉遲迥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崔達拏的國家被滅了,崔達拏肯定會支援自己,反對楊堅就是反對北周中央呀。貴族名士的心裡尉遲迥並不懂,崔達拏這種人,到哪兒都能吃香喝辣,江山一統可以拿來裝潢門面;但戰亂之中,他們是不怎麼講究政治站位的。況且,崔達拏一介文人,沒有什麼計謀方略,尉遲迥此舉確實沒有識人之明,這也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伏筆。
因為軍政事務那麼多,處理不好就會得罪很多人的利益,而最高統帥尉遲迥是沒有那個精力去顧及方方面面的,只能交給總管府長史去做。可見,這個職位是很重要的,尉遲迥卻給了崔達拏。
當時趙王宇文招應朝廷徵召入朝,小兒子宇文乾鏗留在封地襄國(河北邢臺市襄都區),尉遲迥就尊奉他並以他的名義傳檄天下,希望聯合各方諸侯一起討伐楊堅。從道義上來說,如果尉遲迥真心要拯救大周,不應該以宇文乾鏗為旗號,這叫“另立中央”;應該以小皇帝宇文闡為旗號清君側,清除楊堅這個小人,這樣號召力或許更大一些。
初十,楊堅的軍隊也集結完畢。楊堅任命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相州總管,叱列長叉為相州刺史,梁士彥、元諧、宇文忻、宇文述、王誼、崔弘度、楊素、李詢等人為行軍總管,統率軍隊討伐尉遲迥及其盟友。為了預防尉遲迥的奇襲,楊堅任命楊尚希鎮守潼關。
宇文述是宇文盛的兒子,妥妥的官二代,老爹宇文盛在這一年去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