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頁(第1/2 頁)
1939年,任北方局統戰部部長的父親到延安開會,特地把燕林從白家坪接到延安,整整度過了一個星期。和親生父親一起吃、住、散步,有生以來第一次照相……這是多麼不平凡的一週啊!由於長期和父親不在一起,這短短的7天時間,在燕林的一生中留下了永遠不能磨滅的記憶!但也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一個長期不在父親身邊的孩子,突然與父親團聚,那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親近,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隔閡。相聚是愉快的,但父子之情無法盡情表露,甚至在那位既關心疼愛兒子,又不能親自教育、撫養兒子的父親面前,在一週不算短的時間裡,燕林連一句&ldo;爸爸&rdo;都沒有叫出聲來。臨別時刻,爸爸愛撫地摸著燕林的腦袋,輕輕地拍著燕林的背,兩眼滿懷期望地看著燕林。燕林知道爸爸非常疼愛他,也深切地體會到爸爸多麼希望他叫一聲&ldo;爸爸&rdo;!他也想叫,幾次張嘴,但始終沒有叫出聲來。爸爸終於握住他的兩隻小手,深情地說:&ldo;孩子,我早就把你交給黨和人民了。要永遠記住,你是黨和人民的兒子!&rdo;
1942年&ldo;五一&rdo;大掃蕩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書長兼八路軍前方總部秘書長的父親在戰鬥中不幸被俘,7月7日在太原敵人的監獄裡英勇犧牲。聽到這個訊息後,彭德懷搓著雙手惋惜地說:&ldo;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我們應該早建議他來延安,應該把這樣的好幹部,黨的寶貴財富儲存起來去迎接勝利!&rdo;
父親去世後,張燕林這個無父無母的孤兒,除了學習之外,就知道淘氣爬山、玩水,不走本來就只有二尺寬的路,偏要蹦蹦跳跳踢石子、攀石崖,一雙新鞋,穿不到半個月就露出了腳指頭。楊玉珍媽媽(楊獻珍的夫人,張燕林的養母)為了照顧他,放棄了療養院的舒適生活,主動到&ldo;保小&rdo;當保姆。她起早睡晚,找時間用破布納鞋底,給他做鞋穿。
1944年,張燕林從&ldo;保小&rdo;畢業上了&ldo;延中&rdo;,經常和鮑克明、曾憲林等人在一起。他們常結伴到十多里外去看戲、看電影,豐富課餘生活。薄一波、劉瀾濤、楊獻珍等伯伯先後來到延安後,每到節假日,燕林就成了他們家的常客,經常去改善生活。有一次,薄一波買了一隻雞,特地派人去學校把燕林接回來。在那個時候,殺一隻雞可是一件難忘的事,尤其是對燕林這個孤兒,在心靈深處留下了多少革命清義呀!黨的&ldo;七大&rdo;演出《三打祝家莊》,劉瀾濤帶燕林去看戲。他們從後臺進人禮堂,劉瀾濤到前面首長席就坐,燕林就走到後面的座位上。開演了,中間還有空位置,燕林為了搶前面的位置,不慎被活動長條椅夾破了手。劉瀾濤知道後,心疼地搖了搖頭。第二天晚上他帶燕林去看戲時,就一聲不響地拉著燕林坐到了前面的首長席上,距毛主席、周副主席的位置很近。劉瀾濤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嚴,從不允許他們這樣。但對燕林這些孤兒,卻十分照顧。隨著年齡的增長,燕林逐漸理解了這些伯伯們為什麼對他特殊照顧,也慢慢自覺起來。抗日戰爭勝利後,燕林隨養父楊獻珍到了張家口,留到劉瀾濤伯伯處。內戰開始後,很多同學跟隨父母轉移,燕林不願增加伯伯們的負擔,堅持要求回學校去。雖然當時只有14歲,但燕林已覺得自己是大人了。從張家口走到平山縣,郝人初校長帶著這支青海部隊(學校的代號),後面敵人追,頭頂飛機炸,攀高山,過大河,背著被包,一路上的困難是難以想像的,但他們都克服了。
1947年,燕林從邊區聯中畢業,養父楊獻珍當時任黨校校長,派人拉一匹馬來接燕林。要是跟來人去黨校,找一個好的工作是不成問題的,但燕林覺得不能那樣做。燕林謝絕了養父的好意,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