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3 頁)
大會鄭重討論後才決定結束罷工。
△葉挺
1925年秋,周恩來、陳延年領導的中共廣東區委,經過爭取得到第四軍軍長李濟深的同意,建立了由共產黨領導的獨立團(起初番號為第三十四團),派剛回國的葉挺擔任團長。
葉挺,1896年出生於廣東惠陽縣一個農家。1912年考人廣東陸軍小學,五年間升到全國最高軍事學府‐‐保定軍校。1917年回廣東參加粵軍,1922年任孫中山警衛團二營營長。翌年,陳炯明炮轟總統府時,他率部苦戰,保護孫中山和宋慶齡脫險。1924年孫中山派他去蘇聯學習,先人東方大學,受到李大釗等中共黨員的影響。第二年又與聶榮臻等人進人軍事院校,在學習期間加人了中國共產黨。
△聶榮臻
聶榮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於四川省江津縣吳灘鎮。1917年在江津中學接觸到《新青年》等雜誌,曾與同學相約&ldo;我輩要以報國為根本,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業&rdo;。1921年初赴法勤工儉學,結識了周恩來、蔡和森、陳毅、鄧小平等人,成為志同道合的戰友。1922年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春加人中國共產黨。1924年秋赴莫斯科人東方大學學習,後與葉挺等人被秘密送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培養的寶貴軍事人才之一。1925年回國後,先在黃埔軍校政治部任秘書兼政治教官,北伐戰爭開始後任廣東區委軍委特派員,負責傳達黨的指示和調配幹部工作。
△北伐戰爭
1926年1月,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參加大會的代表共258人。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如宋慶齡、何香凝、鄧演達等)的革命勢力支援下,透過決議,主張繼續堅持孫中山的遺囑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大會斥責國民黨右派反革命活動,並透過了由共產黨人提出的聯絡各被壓迫民族、抗議日本出兵、開展工農運動等革命決議案。在大會選舉的36 名中央委員中,有共產黨員李大釗、林伯渠、吳玉章、揮代英等7人,候補執行委員24人中有共產黨員毛澤東、董必武、鄧穎超、夏曦等7人。毛澤東當選為宣傳部代理部長(部長汪精衛未到任)、林伯渠為農民部長、吳玉章是大會秘書長、譚平山為組織部長。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