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頁(第1/2 頁)
△到生死關頭去接受考驗的謝放‐‐謝覺哉的大兒子,1937年來到延安。1944年10月,在父親的支援下,他跟隨王震、王首道率領的&ldo;九旅&rdo;南下開闢革命根據地。戰鬥頻繁,艱險備嘗,他經受住了實際鬥爭的考驗。1946年憑著紅心鐵腳板,一路苦戰返回延安。繼而參加了解放戰爭,建國後才調回北京工作。父親經常告誡他,要永保艱苦樸素的本色。1962年,父親語重心長地給他讀了兩句唐詩:&ldo;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rdo;這兩句詩,成了謝放後半生的&ldo;座右銘&rdo;。
△少年生活充滿了樂趣的曾憲林‐‐曾任國家科委副主任、國家計委副主任、輕工業部部長,中共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他在回憶小學生活時興奮地說:&ldo;那時候的生活很艱苦,但充滿了樂趣。當時我們學校餵馬的老頭是四川人,人們叫他&l;老弟娃子&r;, 他就稱我們為&l;小弟娃子&r;。他愛馬勝過自己,把黑豆馬料炒熟了餵馬。當時我們吃不飽肚子,嘴又饞,聞到那炒熟的黑豆直流口水,就去偷馬料。&l;老弟娃子&r;發現了,就用掃把&l;教育&r;我們這些&l;小弟娃子&r;,我們一邊抱著頭躲避,一邊嘴裡還津津有味地咀嚼著馬料……&rdo;
△新四軍小戰士黃毅誠‐‐13歲參軍,後人延安自然科學院學習,1945年人黨後,曾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分局黨校支部書記。建國後,任瀋陽第一機械總廠分廠廠長。他1951年去蘇聯留學回國後,參與並領導了我國第一臺2。5萬、10萬、20萬千瓦汽輪機的設計製造。他曾任一機部四局技術處副處長、哈爾濱汽輪機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東北電力公司總工程師、北京重型電機廠廠長和總工程師、國家計委綜合局副局長和高階工程師、國家計委副主任、能源部部長。曾當選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他認為陝甘寧邊區的生活是艱苦的,但邊區人民的精神是充實的。處在那樣艱苦的環境裡可以說是不幸的,但生活在黨中央身邊又感到是最幸福的。那時,真是生活再苦心也甜!
△著名作家杜鵬程‐‐魯迅師範的學生,1946年在西北野戰軍當隨軍記者,1954年成為陝西省作協專業作家。由延安精神哺育長大的鵬程,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有著宏大的志願。他刻苦努力,不畏艱險,創作了聞名世界的長篇小說《保衛延安》。他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共十二大代表,陝西省文聯、作協、對外友協副主席。他先後出版的代表作還有劇本《宿舍》、中篇小說《在和平的日子裡》、短篇小說《年輕的朋友》和《杜鵬程小說選》、《杜鵬程散文選》等。他的傳記被國際上收人多種名人錄中。
△白頭時節憶當年的侯波‐‐1988年9月,她與老伴徐肖冰重返延安,在寶塔山下回憶了當年的生活學習情景。她在延安生活了7年,住了3年學校,也就是在這裡學會了攝影,奠定了她一生的藝術道路。她1949年到北京中南海,為毛主席和黨中央領導攝影達12年之久。她拍攝了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如《開國大典》、《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毛主席橫渡長江》等。作品集《路》獲中國圖書一等獎、首界全國優秀美術圖書獎金獎、首屆國家圖書獎等。她是全國&ldo;三八紅旗手&rdo;,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代表。現任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女飛彈設計師宣平‐‐革命先烈宣俠父的女兒。1938年3月她到延安時才4歲多。這一年的11月,當日本飛機一再轟炸延安城時,她被送到了離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