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3 頁)
1931年,何寶珍又生個男孩,取名叫允若。1933年,白色恐怖籠罩了所有大城市,黨組織。決定少奇同志先撤離上海到江西瑞金中央根據地去,何寶珍留下來處理未完的工作。由於叛徒的出賣,何寶珍被捕。作為母親,就在她被反動派抓住前的一剎那,匆忙將兩歲的兒子允若塞給了鄰居大嬸。從此,允若失去了母親,開始了苦難的童年生活。
斌斌、愛琴、允若離開父母時,他們都還不懂事。當斌斌懂事後,發現自己生活在冷眼之中,他很小就要去割草、放牛。有一次他在放牛時,突然撲來一隻惡狗,在他的腿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傷口化膿生了蛆。在當時的情況下,伯伯家也不肯花錢給他治傷,還逼著他繼續下地幹活。斌斌在沒有父母愛的人世間掙扎著,他看到小朋友都有父母,不知偷偷地流過多少淚。他常常在夢中哭醒,嘴裡禁不住呼喊著:&ldo;爸爸、媽媽啊,你們在哪裡?&rdo;
愛琴在記憶中,根本沒有親生父母的印象。留在她幼小心靈裡的全部愛,就是養父、養母的愛。養母用自己的奶汁餵養愛琴,對愛琴像待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而愛琴也自小開始,就認為他們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1934年,囚禁在南京監獄裡的何寶珍就要走向刑場。何寶珍在告別戰友時,步子是堅定的,但心裡充滿了遺憾與苦愁,她牽掛著革命,牽掛著丈夫,更牽掛著她的兒女斌斌、愛琴和小兒子允若。她不知道三個兒女的情況,但她思念著他們!她和丈夫出生人死為了無產階級的後代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當然也包括她們自己的兒女,她為了他們,甘願灑儘自己的一腔熱血……
媽媽為革命倒下了,再沒有時間和機會拯救自己的親生兒女了。
愛琴的養父母家,生活越來越困苦。失業的養父外出打零工,起早貪晚掙不了幾個錢,根本無法維持全家生活。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好把八九歲的愛琴賣給人家做童養媳。
愛琴到了婆婆家,就像掉進了無邊的苦海里,小小年紀,每天有幹不完的活:劈柴、洗衣服、做飯、打掃房間、替婆婆倒馬桶……只有挨不完的打,聽不完的罵。有一天,愛琴因勞累過度,在井邊打水時頭一暈,栽進了井裡,幸虧被人發現及時救了上來。
何寶珍犧牲後,劉少奇思念寶珍,更思念她留下的三個兒女。為了紀念寶珍,少奇和黨組織很想把斌斌從湖南接出來,並想方設法尋找愛琴和允若的下落。可是因為當時一片白色恐怖,一心忙於革命工作的少奇只是偶爾想想而已,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兩黨實行了第二次合作,少奇透過周恩來、葉劍英等同志的幫助,才找到了愛琴,接出了斌斌。
1938年夏天,愛琴和斌斌經過地方黨組織的幫助,先後到了延安,來到了父親劉少奇的身旁。劉少奇10多年的戎馬倥傯,浪跡天涯,自兒子、女兒出生後不久的一別,就沒有再見過面。當10多歲的兒女雙雙來到他面前時,他有多少感慨!舔犢之情,令人潸然。他看著眼前已經成長起來的兒女,想著寶珍,也想著小兒子允若,常思量,總難忘!眼睛不禁有些濕潤了,他覺得對不起孩子們。
1939年暑假,少奇經過毛主席的批准,讓允斌、愛琴跟著周恩來伯伯到蘇聯治病的飛機,將他們兄妹帶到蘇聯,送進蘇聯國際兒童院上學。
小允若被鄰居奶奶救下後,因無力撫養,只好送到一個貧苦農民家做養子。允若長到12歲時,就到上海當學徒,經常以賣報紙、撿破爛為生。1946年,當聶榮臻派人找到他時,允若的衣服破爛不堪,瘦得皮包骨頭。
1938年,劉少奇和王前結婚,生有一女一子。女兒劉濤、兒子劉允真。後來,因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