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3 頁)
△孫逸仙
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民族革命領袖孫中山逝世。他在臨終前致書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他寫道: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大聯閤中央執行委員會親愛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病,我的心念,此時轉向於你們,轉向於我黨及我國之將來。
你們是自由的共和國大聯合之首領。此自由的共和國大聯合,是不朽的列寧與被壓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遺產。帝國主義下的難民,將藉此以保衛其自由,從以古代奴役戰爭為基礎之國際制度中謀解放。
我遺下的是國民黨,我希望國民黨在完成其由帝國主義制度解放中國及其他被侵略國之歷史的工作中,與你們合力共作。命運使我必須放下我未竟之業,移交與彼謹守國民黨主義與教訓而組織我真正同志之人。
故我已囑咐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傅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半殖民地狀況之羈絆。為達到此專案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與你們提攜。我深信你們政府,亦必須繼續前此予我國之援助。
親愛的同志,當此與你們訣別之際,我願表示我熱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將破曉,斯時蘇聯以良友及盟國而歡迎強盛獨立之中國。兩國在爭世界被壓迫民族自由之大戰中,攜手並進以取得勝利。
謹以兄弟之誼祝你們平安
孫逸仙
這封遺書,充滿了對蘇聯的尊敬和對中、蘇兩大民族永遠合作的願望。他在遺囑中還指出:求得中國的自由平等,&ldo;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rdo;。
1925年5月14日,上海內外棉紗廠工人,為抗議日本資方無理開除工人而再度罷工。15日,日本資本家竟開槍打死工人顧正紅(共產黨員),並殺傷工人十餘名,成為&ldo;五卅&rdo;運動的直接導火線。
△蘇兆徵
1925年5月30日上午,各校學生約2000餘人在公共租界散發傳單,進行演講,抗議工人被殺,並喊出&ldo;上海是中國人的上海&rdo;、&ldo;打倒帝國主義&rdo;等口號。100 多名學生,在南京路被拘捕。下午,各界群眾上萬人集結南京路,要求釋放被捕學生,英巡捕開槍射擊,頓時血肉橫飛,當場死11人,傷數十人,被捕近百人,發生了震驚中外的&ldo;五卅&rdo;慘案。
在中國共產黨人劉少奇、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等領導下,上海有組織的20餘萬工人成立了上海總工會,在上海實行總罷工。
6月19日,在總工會領導下,香港10餘萬工人開始了大罷工。廣州沙面洋務工人也舉行了罷工。6月29日,在蘇兆徵、鄧中夏、陳延年等領導下,香港罷工工人達25萬,並有13萬工人陸續回到廣州,香港頓時變成了&ldo;死港&rdo;和&ldo;臭港&rdo;。
7月初,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香港和廣州兩地罷工工人代表大會,建立&ldo;省港罷工委員會&rdo;,優秀共產黨員蘇兆徵被選為罷工委員會委員長;鄧中夏擔任罷工委員會的顧問和黨團書記。罷工一直堅持了16個月,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二十幾萬工人在嚴密的組織下行動。設在廣州東園的罷工委員會,既指揮著地面武裝‐‐工人糾察隊,又有水上艦隊‐‐工人緝私隊,還有負責罷工工人吃飯的財政部,並且發行報紙《工人之路》,儼然一個政府的樣子。中共領導的革命政權,恰恰從蘇兆徵、鄧中夏等領導省港罷工起建立了雛形。也是世界工人運動中堅持罷工時間最長的一次罷工,成為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支柱。直到1926年10月,為了支援北伐戰爭,經過罷工工人代表